地铁X号线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22:39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加速,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需求与日俱增。将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拓展了新的思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的独特准公共物品属性,使其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在国内外,虽然对物有所值定性研究很多,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理论思路的提出,对项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未给出具体方案,且对于定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未给出适合项目本身的标准,缺少可操作性。本文从应用层面及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地铁X号线PPP项目构建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权重进行科学的确定,对体系中的指标方案进行了详述。通过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层次结构,对层级中的体系指标逐一进行相对重要度分析,建立各级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在确定每层指标的权重后得出综合评价值,即定性评价体系权重赋值。最终得出项目通过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并分析得到“绩效导向”“风险管理”“可融资性”等指标权重赋值较高,因此,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绩效导向、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拓宽PPP融资渠道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进行了物有所值定性评价,通过构建合理的层次结构将影响因素进行划分,科学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旨在建立一个较为完善且可操作性强的轨道交通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体系,提高其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水平。为轨道交通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提供决策工具,使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能更健全、更顺畅地在Y市乃至全国应用及推广。
【图文】:
图 1-2 落地 PPP 项目行业分布图PPP 模式在我国的推广速度很快,各方对于项目运用 PPP 模式的科学性、可了更多的关注。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交通运输类 PPP 项目在我国的应用需求较率提高,为地铁 X 号线项目采用 PPP 模式奠定了基础。VFM(Value for M所值评价作为项目合理决策的有力支撑,,已经成为 PPP 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国内外的物有所值定性研究很多,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项目物有所值定性思路的提出,对项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未给出具体方案,且对于定性评价的确定并未给出适合项目本身的标准,缺少可操作性。在我国,物有所值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求从定性和定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导作为决策依据,项目只有在通过后才能应用 PPP 模式。然而我国目前的定性评价体系存在指标建立不够完
图 2-1 PPP 项目操作流程(财政部文件)PPP 项目在实际流程运作过程中,一共包含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与移交五个阶段。第一,在项目识别阶段,由相关部门发起项目并初步制定实施方案,组成专家评审会进行项目筛选,同时进行“物有所值评价”VFM 和“财政可承受力评估”。第二,在准备阶段,组建管理架构,进而形成项目方案,由政府组织各部门联审。论证项目采用 PPP 模式的可行性,为后期的各类工作开展顶层设计。第三,在采购期,对参加投标人员进行资格预审,编制相关的采购文件,同时响应文件评审,与中标者进行谈判,按规定签署合同。第四,在项目执行阶段,成立项目公司进行融资管理,根据合同约定方式对项目公司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价格监管和全生命周期绩效考核机制。第五,在移交期,按要求完成检验后,项目公司编制“移交检验报告”,按规定进行项目性能测试,按程序对资产进行移交,由第三方对项目实施客观、中立的绩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83;F572.88
【图文】:
图 1-2 落地 PPP 项目行业分布图PPP 模式在我国的推广速度很快,各方对于项目运用 PPP 模式的科学性、可了更多的关注。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交通运输类 PPP 项目在我国的应用需求较率提高,为地铁 X 号线项目采用 PPP 模式奠定了基础。VFM(Value for M所值评价作为项目合理决策的有力支撑,,已经成为 PPP 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国内外的物有所值定性研究很多,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项目物有所值定性思路的提出,对项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未给出具体方案,且对于定性评价的确定并未给出适合项目本身的标准,缺少可操作性。在我国,物有所值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求从定性和定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导作为决策依据,项目只有在通过后才能应用 PPP 模式。然而我国目前的定性评价体系存在指标建立不够完
图 2-1 PPP 项目操作流程(财政部文件)PPP 项目在实际流程运作过程中,一共包含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与移交五个阶段。第一,在项目识别阶段,由相关部门发起项目并初步制定实施方案,组成专家评审会进行项目筛选,同时进行“物有所值评价”VFM 和“财政可承受力评估”。第二,在准备阶段,组建管理架构,进而形成项目方案,由政府组织各部门联审。论证项目采用 PPP 模式的可行性,为后期的各类工作开展顶层设计。第三,在采购期,对参加投标人员进行资格预审,编制相关的采购文件,同时响应文件评审,与中标者进行谈判,按规定签署合同。第四,在项目执行阶段,成立项目公司进行融资管理,根据合同约定方式对项目公司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价格监管和全生命周期绩效考核机制。第五,在移交期,按要求完成检验后,项目公司编制“移交检验报告”,按规定进行项目性能测试,按程序对资产进行移交,由第三方对项目实施客观、中立的绩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83;F572.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目管理技术》2019年第17卷总目次[J];项目管理技术;2019年12期
2 潘先强;;分析项目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综合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年19期
3 孙黎明;;项目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综合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年50期
4 ;《项目管理技术》2016年第14卷总目次(总第151~162期)[J];项目管理技术;2016年12期
5 褚振海;刘建琪;;项目管理技术在组织医院学术会议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年05期
6 刘s
本文编号:2678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7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