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铁路编组站货车到达与集结规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U29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士龙;;发挥综合调度室作用优化运输组织的建议[J];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04期
2 何会兵;;编组站实旋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分析[J];上海铁道科技;2011年02期
3 白鑫;王敬巍;;高负荷可控减速顶的研制及在波兰扎布莱诺站的应用[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1年02期
4 殷勇;彭其渊;;铁路编组站布局的双层规划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5 陈明伟;闫伟;;发挥站机一体化优势提高编组站生产效率[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6 黎浩东;何世伟;王保华;申永生;;铁路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研究综述[J];铁道学报;2011年08期
7 熊坚;漆昕;刘正喜;;车流不均衡条件下编组站作业组织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8 李长斌;包振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及接口问题的探讨[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1年02期
9 任少卿;;柳州南站驼峰解体能力优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7期
10 孙志强;;迎水桥站改扩建的车流调整优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建青;;铁路编组站智能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敖云碧;;新型的综合集成自动化编组站成都北站的设计特点[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3 张立滨;王志;王潜;;高速锁闭停车顶在编组站及客站的应用[A];《减速顶30周年》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兵兵;;TDJ减速顶在国外的运用开发及展望[A];《减速顶30周年》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5 傅耕野;;我国减速顶调速技术30年的创新与发展[A];《减速顶30周年》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6 兰新辉;;工业铁路编组站编制解体勾计划数学模型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张书杰;张朴;周喜鸿;;编组站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8 吴新华;;减速顶如何应对重载货车编组浅析[A];编组站调速设备适应重载运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宏;;接发列车安全控制系统在郑州北编组站应用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10 王志维;;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方案研究[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柯皓 通讯员 刘家华;亚洲最大编组站呼之欲出[N];湖北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袁永江 杨茂森;武汉北铁路货运编组站投入运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通讯员 贾红 田建芬;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科研成果通过验收[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王志国;铺好轨走好路[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甘林邋曹宁;成都北编组站正式开通[N];人民铁道;2007年
6 李良苏 张英智 江浩;誓把红旗插上高地[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7 记者 徐前山;武汉北编组站下月启用[N];长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唐茹 本报通讯员 原西泉;精确定位编组站的发展“命门”[N];人民铁道;2010年
9 通讯员丁洋;铁一院总体设计亚洲规模最大武汉北编组站建成[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10 李良苏 张英智 江浩;把劲使在质量和安全上[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刚;铁路编组站运营系统动态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黄孝章;编组站计算机辅助设计理论研究及系统实现[D];北方交通大学;1998年
3 薛锋;编组站调度系统配流协同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崔炳谋;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若干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黄新;个性化人体模型与肢体协同运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6 王正彬;区段站阶段计划调整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斌;复杂流场光偏折层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曹学明;加速货车循环相关运输组织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程学庆;列流图自动生成与空车调配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范振平;重载铁路通道车流吸引区域及始发直达重载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寒英;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凌熙;多方向铁路编组站货车到达与集结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彭强;铁路编组站扩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王烁;考虑解编顺序的编组站阶段计划配流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解晓峰;支持向量机在编组站识别中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锐;编组站驼峰推峰机车优化控制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杨冬虎;运输调度作业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焦志莹;编组站发展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庄河;编组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常军乾;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系统设计与若干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88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8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