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铁联运的集装箱港口布局与运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2:50
【摘要】:集装箱的国际多式联运由于在服务和管理上具有其他运输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我国铁路有着四通八达的路网,随着新一轮铁路建设的高潮,铁路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各门户港口均有车站和专用线相连。但集装箱铁路运输在我国一直发展迟缓,远远落后于集装箱公路运输和水运,不能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占有应占的份额,尤其是在海铁联运方面发展缓慢。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是我国开展最早、最发达的港口之一,也是最早尝试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港口之一。目前,已建成的上海港外高桥一~五期集装箱专业港区承担了该港全部水运集装箱量的运输,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各港区仍未与铁路集装箱专用线连接,未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海铁联运。本文拟根据上海港外高桥N期工程的总平面布置,对集装箱港区不同铁路进线方案对平面布局和交通流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对集装箱运输的海铁联运方式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集装箱港区物流效率。 文章首先介绍了集装箱多式联运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高桥N期工程无铁路进线方案的平面布置及交通流介绍,初步分析水公联运交通流组织。在平面布局中,铁路以纵向和横向两种进线方案进入港区,定性分析铁路进线不同布局对集装箱港口道路交通流组织的改变,研究该布局对道路交通流向的影响。引入道路服务水平定量评价概念,通过研究两种进线方案对集装箱港口道路交叉口交通流量的影响和改变,描述路口服务水平的差别和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以评定两种方案对影响的量化指标。 以上分析可得出在目前条件下,铁路进入集装箱港口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进线方案,均会对港区交通造成较大干扰的结论。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港口的案例介绍,尤其是通过对芦潮港(洋山港区铁路中心站)的功能定位和平面布置的介绍,推荐目前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集疏运条件下,铁路与港口结合的较高效的方式——港外集结站(中心站)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U695.22
【图文】:
13图2.1 公路铁路布置方式一铁路平行码头布置,公路垂直进入港区。随着集装箱水运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后,许多港区规模不断扩大,多个泊位、多个作业区连续布置,甚至出现几十个泊位连成一线的情况。这样公路从侧面引入,增加了港外道路的压力,会造成在公路接入点位置的拥堵,因此多采用多条道路疏港。因而铁路设置时考虑从侧面进入,在港区后方平行码头前沿线布置,公路在港区各部垂直引入,利用铁路跨线桥跨越铁路。这种方式一般作业区规模较大,能够容纳整列或半列铁路的布置。公路、铁路垂直进入港区。在铁路平行布置长度不够或陆域纵深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铁路垂直码头布置。如图 2.2。
14图2.2 公路铁路布置方式二铁路和公路从两侧平行进入港区;这种布置方式和第一种方式相似,铁路和公路从两端引入,相互影响会更小,但具备条件的港区不多。[24]我国内地在港口集疏运方面,基本能够保证大型集装箱码头和疏港快速路的连接和通畅,但存在车辆混杂、路口干扰的状况,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在欧美及中国香港的大型集装箱港区中,港区与疏港路的连接都是比较便捷的,基本为港区专用,没有和铁路的立交,公路立交也很少。这些要求在港口和周边道路的规划建设中就予以了充分考虑,连接道路不追求宽大、规整,但能够保证通畅;[29]我国内地一般集装箱港区因为铁路集疏运条件的限制
铁路布置
本文编号:2751984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U695.22
【图文】:
13图2.1 公路铁路布置方式一铁路平行码头布置,公路垂直进入港区。随着集装箱水运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后,许多港区规模不断扩大,多个泊位、多个作业区连续布置,甚至出现几十个泊位连成一线的情况。这样公路从侧面引入,增加了港外道路的压力,会造成在公路接入点位置的拥堵,因此多采用多条道路疏港。因而铁路设置时考虑从侧面进入,在港区后方平行码头前沿线布置,公路在港区各部垂直引入,利用铁路跨线桥跨越铁路。这种方式一般作业区规模较大,能够容纳整列或半列铁路的布置。公路、铁路垂直进入港区。在铁路平行布置长度不够或陆域纵深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铁路垂直码头布置。如图 2.2。
14图2.2 公路铁路布置方式二铁路和公路从两侧平行进入港区;这种布置方式和第一种方式相似,铁路和公路从两端引入,相互影响会更小,但具备条件的港区不多。[24]我国内地在港口集疏运方面,基本能够保证大型集装箱码头和疏港快速路的连接和通畅,但存在车辆混杂、路口干扰的状况,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在欧美及中国香港的大型集装箱港区中,港区与疏港路的连接都是比较便捷的,基本为港区专用,没有和铁路的立交,公路立交也很少。这些要求在港口和周边道路的规划建设中就予以了充分考虑,连接道路不追求宽大、规整,但能够保证通畅;[29]我国内地一般集装箱港区因为铁路集疏运条件的限制
铁路布置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敏;中国沿海港口公路集疏运体系适应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俞涛;集装箱码头集卡作业组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童珊;基于海铁联运的集装箱港口泊位分配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张雯;集装箱海铁联运港口枢纽站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李羽逍;铁水联运港站集装箱作业区布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1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75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