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2:45
【摘要】: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制定的“控制发展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面临新的挑战。事实上,大城市规模并没有有效地得到控制,其增长仍然迅速,我国城市的空间粗放式的扩展而造成的土地浪费问题严重,各级政府不断在规划新的城市经济带或者大都市圈,同城化的热潮在各地不断掀起。结合上述背景本文从通勤距离的限制出发,结合目前轨道交通及城际铁路的发展讨论城市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规模。 本文通过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发现在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中从通勤距离这个角度出发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较少,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城市交通与土地开发利用相互关系方面。在研究体系和学科重点上,仍侧重于在地理学、规划学等传统学科上的探讨,还没有真正形成多学科的融合,特别是将经济学融入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分析框架中的程度还不强。 本文从通勤距离角度出发,为了下文的规范研究,首先分析了通勤出行的特征并阐述了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分类,以本文研究目的定义了通勤意义上的城市经济区概念。然后通过对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影响动力机制的分析,得到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城市交通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而后者的直接表现即为城市交通的可达性,所以交通可达性是连接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键纽带,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相互作用的机制正是通过交通可达性的改变而实现的。交通可达性的改善,降低了通勤成本,并通过影响居民或企业的选址行为,而影响城市空间的扩展规模。 本文最后通过引入城市经济区影响力模型,采用2000年与2005年北京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区与远郊区间的影响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阶段内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向西和北的程度大于向东和南;轨道交通的发展,通勤速率的大幅提升,即使标准通勤距离未发生变化,也能增加居民的实际通勤距离,或者说轨道交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合理通勤距离,从而不断地扩大城市的最优规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72;F299.2;F224
【图文】:

距离分布,距离分布,出行距离,比例


人次比例来看,上班出行从7:00到9:00处于持续高峰时段。(2)出行距离上班出行的距离分布如图3一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上班出行距离在O一2公里的比例最多,约占25%;其次是出行距离在2一4公里的比例,约占19%。可见,约50%的上班出行是5公里内的短距离出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瓢 瓢瓢-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氟氟一、ha_一。一。… …馨 馨馨馨 馨 lllllllllll翼 翼 翼 翼 翼翼翼 翼翼翼 翼蘸 蘸 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 蘸翼 翼 翼 翼翼翼夔夔纂纂纂 纂 纂图3一1通勤出行的距离分布Fig.3一 1TheDistaneeDistributionofCommute

次数,小汽车,纵坐标,横坐标


交车和小汽车的出行时耗依次为:75分钟、25分钟、20分钟和10分钟。(4)时耗分布上班出行的时耗分布如图3一2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出行时耗的分布,纵坐标表示所在出行时耗分布内的出行次数占总出行次数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上班出行中,出行时耗在0一10分钟和10一20分钟的最多,分别占到约16%和17%;其次是出行时耗在20一30分钟内和30一40分钟的,分别占到14%和12%。可见,50%以上的上班出行时耗在40分钟内。2220.00%厂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118·。“

交通方式选择,次数


交车和小汽车的出行时耗依次为:75分钟、25分钟、20分钟和10分钟。(4)时耗分布上班出行的时耗分布如图3一2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出行时耗的分布,纵坐标表示所在出行时耗分布内的出行次数占总出行次数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上班出行中,出行时耗在0一10分钟和10一20分钟的最多,分别占到约16%和17%;其次是出行时耗在20一30分钟内和30一40分钟的,分别占到14%和12%。可见,50%以上的上班出行时耗在40分钟内。2220.00%厂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1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艳;;美国城市郊区化及对策对中国城市节约增长的启示[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2 姚士谋;刘可文;沈莎莎;范宇;;新世纪大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新理念——以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保护问题为例[J];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3 杨章贤;张婧;李诚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路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爱华;谢正观;;加权Voronoi图在城镇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十堰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5 王家庭;张俊韬;;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扩张问题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莹;徐狄军;袁国志;吴敦;;基于遥感影像的宁波城市空间扩展机制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大陆的城市经济区[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韦亮应;卢远;莫建飞;;南宁城市空间扩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海波;;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优化[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刘志玲;李江风;;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武汉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孟德友;陆玉麒;;江苏省区域经济联系及城市经济区划分[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杨立国;;铁路枢纽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研究——以怀化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丁凤;徐涵秋;;基于Landsat TM/ETM+地表温度反演的市热环境空间分异与城市空间扩展关系探讨[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秦均平;赵庆;;城市化背景下的被动富欲青年社会需求问题研究(论文提要)——以杭州市江干区农转居社区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艳;建设五个城市经济区[N];新疆日报(汉);2001年

2 谢宏 马海青 安宏;能源新城展英姿[N];朔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黄颖;全长220公里 串起12个区(市)县[N];成都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段晓燕 郝凤苓 宁波;寿永年解读“鄞州速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程骅;新产业价值链与城市空间重组[N];新华日报;2008年

6 记者 林奕群;科学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N];汕头日报;2006年

7 特约通讯员 郑基雄 宣明 戚照 王德斌;“红橙之乡”唱响春天的旋律[N];湛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秀娟 整理;“十一五”规划:“两新”建设绘宏图[N];山西日报;2009年

9 朱家良 研究员;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N];浙江日报;2001年

10 汤耀国;西部开发:让一部分城市先大起来[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保林;郑汴区域城市空间扩展及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雒占福;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翟国强;中国现代大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发展与建设[D];天津大学;2007年

4 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彭顺喜;基于遥感图像的城市空间扩展监测[D];中南大学;2007年

6 王伦强;四川省城市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芮建勋;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信息图谱及其模型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俊范;从水乡到都市: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和;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通勤距离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翠翠;基于居民视角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微观效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志红;全球化背景下昆明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乐;山地城市空间扩展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闫梅;城市空间扩展的模拟预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贾海发;2000年以来郑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陈世强;郑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贺志海;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沙妮娜;郑州城市经济区五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4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754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