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城市结构特征及地域组织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532
【图文】:
中国高铁城市结构及地域组织模式蓉高速铁路、徐兰客运专线、沪昆高速铁路、青太客运专线的四横四纵格局已经建成,并全面向八横八纵的高铁网转变。至研究期内,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接近30000 公里,大陆地区除西藏自治区和宁夏自治区尚未开通高铁,其余省份均已有高铁通车,开通高铁的地级市为 210 个。研究主要以中国为界限(不含港澳台地区),选取开通高铁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从全国尺度、四大板块及城市等多尺度对高铁城市网络进行探讨。从中国四大板块的高铁城市数量来看,东北地区高铁城市 21 个、东部地区高铁城市 71 个、中部地区高铁城市 65 个、西部地区高铁城市 53 个,省域高铁城市数量方面,广东省、河南省和安徽省开通高铁列车的地级市数量居于前三甲。
6图 1-2 研究技术路线图1.5.2 研究框架本研究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了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阐述了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为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梳理并分析了关于高铁、流空间和城市网络等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流空间、点轴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
图 2-1 中心-外围发展过程①2.2.4 点-轴理论点-轴理论基于中心地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等相关理论发展而来用于探讨非均衡区域发展的一种理论[67]。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在点轴理论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于 1984 年提出了“点-轴”系统的国土开发模式[68]。点轴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由“点”和“轴线”两种要素组成,点代表格局中心地,轴线则是交通、或人口较为密集的产业带。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各级中心地会首先形成于区位条件或资源禀赋较好的地理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心地的数量增加,中心地之间需要要素流动的载体从而形成了交通等轴线。轴线形成之后,轴线上的中心地由于发展条件得到改善而发展加速,从而使轴线上的节点规模不断扩大,不断促进轴线和节点规模的增长并向区域扩散,这样在区域中形成了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和发展轴线,点轴之间相关连接共同构成了空间上分布有序的点轴系统。点轴开发理论在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上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陆大道院士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回顾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开发经验表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4期
2 李亚军;;城市竞争力及模型设想[J];英才高职论坛;2005年01期
3 李琪;邓倩;钟超;;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宗斌;汤子玉;辛大楞;;城市化与城市规模对中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12期
5 袁勇;;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破解“城市病”“智慧城市”需要哪些智慧[J];商讯;2018年16期
6 龙瀛;文爱平;;龙瀛:收缩城市,应多些顺势而为,少些逆势而上[J];北京规划建设;2019年03期
7 鞠方;李文君;于静静;;房价、城市规模与工资性收入差距——基于中国32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年05期
8 李力行;申广军;;金融发展与城市规模——理论和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9年03期
9 胡尊国;王耀中;尹国君;;选择、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差异[J];经济评论;2017年02期
10 黄燕芬;杨宜勇;;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六大要素[J];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颖;;创业者何去何从?——城市禀赋与创业选择[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龙荣敏;胡海亮;;雕琢精品城市 打造魅力名牌——关于做大城市规模、做旺城市人气的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4 陈伟前;;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规范化探讨[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C];2017年
5 沈锐;;基于经济分析的城市规模预测方法初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映;江叶帆;;新时代转型背景下的城市规模研判——以长沙市规模专题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总体规划)[C];2019年
7 马惠娣;;宜居城市与休闲空间[A];中国休闲研究2015[C];2015年
8 董光器;;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建设节约型城市[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9 朱力;郝经惠;武长胜;李小庆;姜卓;;体现城市特色为目标的城市设计策略[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17年
10 孙冬虎;;历史地理视角下的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之道[A];北京史学论丛(2017)[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生;闫小培:深圳借大运转型[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宋馥李;做大呼和浩特的悖论[N];经济观察报;2015年
3 郑萍萍;我们无法建成一座没有疾病的城市[N];中国青年报;2020年
4 整理 程小红 高洋洋 魏文林;多方努力共同做好城市有机更新这篇大文章[N];中国建设报;2019年
5 钟文博 本报记者 曾实;城市规模直指“双300”[N];四川日报;2020年
6 阮直;干净的城市要从管理要长久[N];北海日报;2018年
7 刘佩瑶 本报记者 霍亮;精细管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N];哈尔滨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樊成琼;加快项目落地 推进务实合作 助力贵阳做大城市规模做精城市品质[N];贵阳日报;2018年
9 计算金融学博士、影评人 陈剑;超大型城市何去何从?[N];文汇报;2019年
10 潘家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城市高质量发展亟需制度创新[N];经济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怀斌;城市河流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2 朱海伦;智慧城市政策量化与网络结构研究:基于隶属联系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马静;中国创新型城市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4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孙淼;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吕力;产业集聚、扩散与城市化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7 章亚南;城市路边泊车行为与管理政策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马瑞华;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金怒江;美国城市经理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驰;我国城市政府建设韧性城市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2 郭卫东;中国高铁城市结构特征及地域组织模式[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黄昭键;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城市总体太阳能光伏利用潜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雪;贵州省农民工的城市居住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9年
5 胡耀文;高速铁路开通对中国城市房价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庞琨;济南市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丁万通;中国城市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8 唐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服务功能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
9 薛婷婷;济宁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10 龚旭;专业化分工、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5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77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