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20:08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及交通安全管理,致使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对重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调研,分析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了目前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人为因素、农村客运、道路条件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得出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频发不仅仅是因为道路线形差、未设置安保设施等原因造成,人的安全意识、车辆的安全性能以及执法管理中的不足也是造成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同时,针对山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适合山区农村公路的危险路段判定指标,并运用加权分析法建立了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路段安全等级评价标准,为基层技术人员有序地完善山区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的安保设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最后,从宏观管理层面提出了包括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客运政策及管理制度、制定危险路段排查机制、构建应急救援体系等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道路安全管理对策。
【学位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542;U492.8
【部分图文】:
分布规律、车型分布规律、星期分布规律、路段分布规律及交通事故肇事原因时,根据重庆山区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分析山区农村公路的客运管理法监督、建设养护、安保工程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第二个方面:在第一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从交通参与者、农村客运管理、自身条件、交通安全监管四个方面研究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个方面:在分析现有危险路段判定标准及国内外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的上,对危险路段判定标准进行相应调整,运用加权分析法建立适用于山区农路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提出山区农村公路路段安全等级评价标准。最终,实际路段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可行性检验。第四个方面:针对重庆山区农村公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探讨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客运政策及管度、制定危险路段排查机制、构建应急救援体系等一系列防治交通事故的安理对策。1.4 研究技术路线
图 2.11 万州 6.23 特大交通事故Fig.2.11 The extremely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in Wanzhou city, 23rd June, 2006碰撞事故也是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山区农村公路依山而建,急弯路段经常受山体、植被以及沿线建筑物的遮挡,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其次,在长下坡底部,尤其是连接小半径的急弯处,如果车辆制动性能不好,车辆通常会因长下坡造成制动疲软发生刹车失灵现象,从而造成碰撞事故。由此可见,事故形态的分布与山区农村公路的道路环境特征是紧密相连的。2.2.3 事故车型分布规律山区农村客运条件落后,居民出行困难、出行不方便。在出行需求与运力供给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各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自然孕育而生。由于农村公路上车辆种类繁多,且不同车辆类型的安全性能差异较大,安全性能差的车辆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且人员伤亡程度较重,是诱发山区农村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
上的公路进行养护,而路面宽度在 3.5 米以下的道路更是年久失修。2000 年,重庆市取消“民工建勤”后,养护经费无处可出,山区县以下公路取消了道班,完全无人养护,造成山区公路年久失修,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下降,很多危险路段就此留下交通事故隐患(如图 2.16、2.17)。
本文编号:2821172
【学位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542;U492.8
【部分图文】:
分布规律、车型分布规律、星期分布规律、路段分布规律及交通事故肇事原因时,根据重庆山区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分析山区农村公路的客运管理法监督、建设养护、安保工程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第二个方面:在第一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从交通参与者、农村客运管理、自身条件、交通安全监管四个方面研究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个方面:在分析现有危险路段判定标准及国内外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的上,对危险路段判定标准进行相应调整,运用加权分析法建立适用于山区农路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提出山区农村公路路段安全等级评价标准。最终,实际路段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可行性检验。第四个方面:针对重庆山区农村公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探讨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客运政策及管度、制定危险路段排查机制、构建应急救援体系等一系列防治交通事故的安理对策。1.4 研究技术路线
图 2.11 万州 6.23 特大交通事故Fig.2.11 The extremely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in Wanzhou city, 23rd June, 2006碰撞事故也是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山区农村公路依山而建,急弯路段经常受山体、植被以及沿线建筑物的遮挡,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其次,在长下坡底部,尤其是连接小半径的急弯处,如果车辆制动性能不好,车辆通常会因长下坡造成制动疲软发生刹车失灵现象,从而造成碰撞事故。由此可见,事故形态的分布与山区农村公路的道路环境特征是紧密相连的。2.2.3 事故车型分布规律山区农村客运条件落后,居民出行困难、出行不方便。在出行需求与运力供给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各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自然孕育而生。由于农村公路上车辆种类繁多,且不同车辆类型的安全性能差异较大,安全性能差的车辆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且人员伤亡程度较重,是诱发山区农村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
上的公路进行养护,而路面宽度在 3.5 米以下的道路更是年久失修。2000 年,重庆市取消“民工建勤”后,养护经费无处可出,山区县以下公路取消了道班,完全无人养护,造成山区公路年久失修,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下降,很多危险路段就此留下交通事故隐患(如图 2.16、2.1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清波;王仲祥;;高速公路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祖怀;山区农村公路安全防控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2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