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多尺度下区域绿色交通发展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02:27
  为研究影响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模型框架,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群和城市尺度下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城市群尺度下关中平原绿色交通水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城市尺度下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不均衡,且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要充分发挥西安市核心城市作用,推动绿色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和完善城市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还要针对城市所处绿色交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持续稳定的响应举措,并随着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6)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多尺度下区域绿色交通发展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绿色交通发展DPSIR模型框架

绿色交通,城市群,平原,分系统


由此得到关中平原城市群2009~2018年城市绿色交通水平综合指数,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自2009年开始关中平原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综合指数由2009年2.411 8增长到2014年2.811 7,增长幅度达到16.6%。随后在2014年至2017年间出现略微下降,到2017年进入关中平原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的转折点。在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综合指数达到2.958 8,相比2017年增长10.66%。究其原因,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各省市制定了相应的计划行动方案,如陕西省制定《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积极调整产业、能源、用地结构,优化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推进污染源治理,推动绿色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区域图,绿色交通,城市群,尺度


表3 2009~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绿色交通水平综合指数 地区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西安 0.621 6 0.648 8 0.673 0 0.679 1 0.683 6 0.713 0 0.721 3 0.682 4 0.695 0 0.727 8 铜川 0.147 8 0.167 9 0.168 8 0.159 0 0.185 3 0.202 4 0.173 6 0.176 4 0.160 4 0.165 2 宝鸡 0.228 9 0.240 7 0.261 4 0.285 8 0.314 0 0.305 9 0.301 5 0.303 6 0.293 7 0.324 1 咸阳 0.180 4 0.216 2 0.239 8 0.223 0 0.237 8 0.233 7 0.264 4 0.271 1 0.249 9 0.281 6 渭南 0.200 5 0.216 4 0.214 9 0.253 1 0.199 0 0.192 2 0.191 6 0.187 7 0.215 0 0.231 6 商洛 0.196 4 0.204 0 0.184 2 0.187 7 0.170 4 0.160 6 0.155 3 0.163 7 0.182 0 0.242 5 天水 0.137 5 0.178 9 0.162 5 0.152 6 0.190 7 0.176 6 0.178 7 0.182 2 0.154 8 0.165 6 平凉 0.191 2 0.204 3 0.211 8 0.204 6 0.221 8 0.189 8 0.199 5 0.204 4 0.202 0 0.215 0 庆阳 0.189 5 0.207 1 0.226 4 0.218 5 0.212 5 0.240 3 0.195 8 0.180 1 0.152 8 0.197 8 运城 0.169 3 0.182 8 0.188 4 0.202 5 0.213 4 0.221 1 0.214 2 0.197 9 0.232 1 0.234 6 临汾 0.148 8 0.165 6 0.181 4 0.212 5 0.166 9 0.176 2 0.150 2 0.160 8 0.136 0 0.173 12. 城市尺度区域绿色交通发展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块化的综合性绿色交通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及动态作用机理研究[J]. 朱嘉,曾良,乔心格,温远良,黄伟宏,胡兴华.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0(01)
[2]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孙欣,曾菊芬.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基于发展阶段的绿色交通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 黄伟宏,高波,胡兴华.  综合运输. 2019(06)
[4]基于TOPSIS-熵权法的陕西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 张完定,王广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城市交通发展的绿色转向[J]. 何玉宏.  中州学刊. 2018(07)
[6]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评价研究[J]. 金丹,董晓.  生态经济. 2018(05)
[7]基于DPSIR的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 范厚明,徐振林,张锐.  生态经济. 2018(04)
[8]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J]. 付丽,杨顺顺,赵越,陈鸿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9]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 陆化普.  城市交通. 2009(06)
[10]浅评DPSIR模型[J]. 曹红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S1)



本文编号:3090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090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