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地区绿色发展下的低碳交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22:25
三江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不断增加的碳排放威胁着地区的生态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碳排放情况已成为区内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区域交通碳排放有重要意义。首先,按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所提供的方法,根据三江源地区各个部门行业的特质以及数据的获取程度,计算能源,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主要分为四个大类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计算出2008年—2017年公路、铁路、民航的碳排放量。进而采用LMDI法,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四种效应对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平均贡献率上来看经济产出效应最为显著。从逐年变化趋势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已逐渐替代人口规模效应成为影响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对地区交通这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开展交通系统低碳化研究。使用熵值法对三江源地区交通运输体系低碳化12个指标权重赋值,同时选取灰色关联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2008年—2017年这十年间三江源地区的低碳水平逐年下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促进多种交通...
【文章来源】:青海大学青海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准情景下的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
图 6.2 发展情景下的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按照 2008 年-2015 年这八年的发展趋势,2016 年及之后还会持续增长,由于能源基数越来越大,增长量将会越来越快。
图 6.3 减排情景下的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人口和经济发展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三江源地区交通排放按照更苛刻的减排目标,那么能源使用量将会下降得越来越快,地区碳放将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与重庆的通道战略[J]. 金凤君,张海荣. 西部论坛. 2017(02)
[2]“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及未来走势[J]. 邬晓霞,张双悦. 经济问题. 2017(02)
[3]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省区空间差异性及成因分析[J]. 赵建安,郑宗强,曹植,姚建华. 资源科学. 2016(09)
[4]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系[J]. 张欢,罗畅,成金华,王鸿涛. 经济地理. 2016(09)
[5]中国铁路与世界主要国家铁路能源消耗对比分析[J]. 吴小萍,李雨思,刘江伟. 科技导报. 2016(02)
[6]上海全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承载力与开发研究[J]. 赵一新,李斌,祁玥,贾凤娇,林彬. 科学发展. 2015(11)
[7]北欧国家绿色发展的实践与启示[J]. 黄娟,王幸楠. 经济纵横. 2015(07)
[8]基于LEAP模型的佛山市交通碳排放研究[J]. 詹鹃铭,刘永红,贺龙辉,李伟健.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5(03)
[9]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交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武翠芳,熊金辉,吴万才,高文齐,柳雪斌. 冰川冻土. 2015(03)
[10]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及减排情景分析[J]. 柯水发,王亚,陈奕钢,刘爱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6)
博士论文
[1]个人交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交通领域碳减排的影响研究[D]. 李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评价研究[D]. 豆欢娣.长安大学 2016
[2]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研究[D]. 王伟伟.兰州交通大学 2016
[3]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刘如迪.长安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06348
【文章来源】:青海大学青海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准情景下的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
图 6.2 发展情景下的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按照 2008 年-2015 年这八年的发展趋势,2016 年及之后还会持续增长,由于能源基数越来越大,增长量将会越来越快。
图 6.3 减排情景下的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人口和经济发展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三江源地区交通排放按照更苛刻的减排目标,那么能源使用量将会下降得越来越快,地区碳放将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与重庆的通道战略[J]. 金凤君,张海荣. 西部论坛. 2017(02)
[2]“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及未来走势[J]. 邬晓霞,张双悦. 经济问题. 2017(02)
[3]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省区空间差异性及成因分析[J]. 赵建安,郑宗强,曹植,姚建华. 资源科学. 2016(09)
[4]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系[J]. 张欢,罗畅,成金华,王鸿涛. 经济地理. 2016(09)
[5]中国铁路与世界主要国家铁路能源消耗对比分析[J]. 吴小萍,李雨思,刘江伟. 科技导报. 2016(02)
[6]上海全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承载力与开发研究[J]. 赵一新,李斌,祁玥,贾凤娇,林彬. 科学发展. 2015(11)
[7]北欧国家绿色发展的实践与启示[J]. 黄娟,王幸楠. 经济纵横. 2015(07)
[8]基于LEAP模型的佛山市交通碳排放研究[J]. 詹鹃铭,刘永红,贺龙辉,李伟健.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5(03)
[9]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交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武翠芳,熊金辉,吴万才,高文齐,柳雪斌. 冰川冻土. 2015(03)
[10]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及减排情景分析[J]. 柯水发,王亚,陈奕钢,刘爱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6)
博士论文
[1]个人交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交通领域碳减排的影响研究[D]. 李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评价研究[D]. 豆欢娣.长安大学 2016
[2]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研究[D]. 王伟伟.兰州交通大学 2016
[3]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刘如迪.长安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06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10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