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功能区划的北京市交通系统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0 13:02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受到民众关注,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交通组合策略来解决交通问题,它是未来北京市规划的重点方向。交通系统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密切相关,其与城市功能区划之间的互动机制更是成为未来解决交通问题的切入点。忽略两者的互动关系,单纯研究交通系统优化,或者单独制定城市规划,都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甚至背离规划方向而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使城市发展进入恶性循环的轨道。本文以城市功能区划与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两者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交通系统整体布局、交通结构、交通效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研究交通系统的优化。首先,在交通系统整体布局优化方面,分析居民选择交通方式的考虑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效益值进行评价并排序,结合城市功能区划布局的特点,定性提出北京市交通系统的优化方向及路网布局整体要求;其次,在交通结构优化方面,以北京市各功能区划的交通设施条件、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及可达性等为限制条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从局部和整体两个层次分别提出最优交通结构,并作了相应解释;然后,针对北京市各功能区划的交通系统整体布局及最优交通结构,从微观层次提...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城市功能区划与交通系统的互动反馈关系图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混合组团式功能区划,既有多个功能完善的中心组团,又有个别新发展起来的边缘组团。[43]这种模式是在大城市中心区周围以片区形式分散市中心区人口和功能的多中心布局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莫斯科市首创的一种大城市中心区空间分化方式的变化形式。[44]片区是大城市中心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其内部建立起具有自平衡功能的综合中心。北京市自2006年以来,就形成了这种混合组团式的功能区划格局。如图3一6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轨道交通多层次概念规划研究[J]. 姚智胜,熊志华. 都市快轨交通. 2010(05)
[2]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J]. 刘小明,郭继孚. 都市快轨交通. 2009(02)
[3]北京与国际大都市道路交通比较研究[J]. 杨静,毛保华,丁勇. 综合运输. 2009(04)
[4]北京城市交通结构发展进程研究[J]. 刘爽,毛保华,贾顺平,杨静. 综合运输. 2009(04)
[5]城市交通结构现状分析以及发展思路浅析[J]. 陈燕. 交通财会. 2009(04)
[6]2008年中国综合交通结构分析[J]. 毛保华,孙全欣,陈绍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01)
[7]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思考[J]. 毛保华,郭继孚,陈金川,贾顺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03)
[8]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分析[J]. 邬鑫,赖南,胡兵. 交通标准化. 2008(05)
[9]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对五大问题[J]. 杨文捷,郭文龙,刘斌. 时代汽车. 2008(04)
[10]我国大规模城市交通发展方略研究[J]. 靖苏铜. 河北交通科技. 2008(01)
博士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 刘爽.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结构演化机理与优化方法研究[D]. 徐永能.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优化的研究和实例分析[D]. 陈美如.东北林业大学 2009
[2]国内外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及其与北京的对比研究[D]. 沈飞.北京交通大学 2007
[3]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关系研究[D]. 朱小强.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基于持续发展的城市功能区划理论及方法研究[D]. 黄宁.厦门大学 2006
[5]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D]. 林飞.长安大学 2006
[6]城市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志君.长安大学 2006
[7]精明增长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模式[D]. 王治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8]城市交通规划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D]. 何刚.合肥工业大学 2003
[9]大城市组团间交通联系方式选择的研究[D]. 杨晓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46950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城市功能区划与交通系统的互动反馈关系图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混合组团式功能区划,既有多个功能完善的中心组团,又有个别新发展起来的边缘组团。[43]这种模式是在大城市中心区周围以片区形式分散市中心区人口和功能的多中心布局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莫斯科市首创的一种大城市中心区空间分化方式的变化形式。[44]片区是大城市中心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其内部建立起具有自平衡功能的综合中心。北京市自2006年以来,就形成了这种混合组团式的功能区划格局。如图3一6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轨道交通多层次概念规划研究[J]. 姚智胜,熊志华. 都市快轨交通. 2010(05)
[2]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J]. 刘小明,郭继孚. 都市快轨交通. 2009(02)
[3]北京与国际大都市道路交通比较研究[J]. 杨静,毛保华,丁勇. 综合运输. 2009(04)
[4]北京城市交通结构发展进程研究[J]. 刘爽,毛保华,贾顺平,杨静. 综合运输. 2009(04)
[5]城市交通结构现状分析以及发展思路浅析[J]. 陈燕. 交通财会. 2009(04)
[6]2008年中国综合交通结构分析[J]. 毛保华,孙全欣,陈绍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01)
[7]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思考[J]. 毛保华,郭继孚,陈金川,贾顺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03)
[8]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分析[J]. 邬鑫,赖南,胡兵. 交通标准化. 2008(05)
[9]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对五大问题[J]. 杨文捷,郭文龙,刘斌. 时代汽车. 2008(04)
[10]我国大规模城市交通发展方略研究[J]. 靖苏铜. 河北交通科技. 2008(01)
博士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 刘爽.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结构演化机理与优化方法研究[D]. 徐永能.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优化的研究和实例分析[D]. 陈美如.东北林业大学 2009
[2]国内外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及其与北京的对比研究[D]. 沈飞.北京交通大学 2007
[3]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关系研究[D]. 朱小强.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基于持续发展的城市功能区划理论及方法研究[D]. 黄宁.厦门大学 2006
[5]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D]. 林飞.长安大学 2006
[6]城市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志君.长安大学 2006
[7]精明增长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模式[D]. 王治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8]城市交通规划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D]. 何刚.合肥工业大学 2003
[9]大城市组团间交通联系方式选择的研究[D]. 杨晓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46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44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