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模型的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08:57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也随之出现高速增长,由于国内资源禀赋的限制,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石油供需缺口逐年拉大,进口石油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201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2.55亿吨,同比大幅增长16.6%,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已突破55%。目前我国8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海上运输,其中90%左右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由于远洋运输安全程度相对陆上运输存在较大的风险,而我国进口石油数量巨大,且进口网络非常复杂,需要经过跨大洋、沿海甚至内河等航区,并涉及到航线、装卸港以及船型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对石油安全评价中大多文献着眼于石油供给安全,极少有研究涉及海上运输安全,该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开展有效的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非常必要。如何科学评价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确保我国进口石油的安全,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对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评价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法,且多从定性角度加以分析,主观因素过大。本文选择了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海运航线安全的评价,利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最大限度地保留...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本文结构安排及主要研究内容
1.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市场概述
1.1 世界石油海洋运输市场概况
1.1.1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主要出口地
1.1.2 世界石油主要运输通道
1.2 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分析
1.2.1 我国进口石油的运量及来源地
1.2.2 我国进口石油海运航线和海运运力分析
1.2.3 我国进口石油的海运需求分析及预测
1.3 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安全问题分析
2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及云模型理论概述
2.1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的特点
2.2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2.1 各种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2.2.2 风险评定方法的确定
2.3 云模型的基本理论
2.3.1 云模型的基本概念
2.3.2 云模型的数字特征
2.3.3 云的基本算法
2.3.4 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
3 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1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
3.1.2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2 影响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3.3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2 指标体系的层次框架
3.4 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4 基于云模型的我国石油海运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4.1 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分析
4.2 云模型在石油海运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4.2.1 评价对象、评价因素和评语集
4.2.2 权重的确定
4.2.3 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
4.3 评价结果总结
5 保障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的政策思考
5.1 从最终评判结果角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
5.2 从指标权重提出安全对策建议
5.3 从要素指标评判得出安全对策建议
6 结束语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6.2 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自然语言的模糊多属性云决策方法研究[J]. 吴爱燕,于重重,曾广平,涂序彦. 计算机科学. 2010(11)
[2]基于云模型的网络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 杨柳,吕英华. 计算机仿真. 2010(10)
[3]“马六甲困境”内涵辨析与中国的应对[J]. 薛力.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10)
[4]基于云模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研究[J]. 李丹,董春游,刘忠艳. 微计算机信息. 2010(27)
[5]基于云模型的项目评分预测推荐算法[J]. 徐德智,李小慧. 计算机工程. 2010(17)
[6]云综合评判模型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曹玉升,陈晓楠,张伟,段春青.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04)
[7]P2P网络中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价[J]. 张景安,张杰,王秀义.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0(08)
[8]一种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价方法[J]. 王守信,张莉,李鹤松. 软件学报. 2010(06)
[9]中国油运的安全命题[J]. 刘江洁. 中国船检. 2010(05)
[10]基于云模型的应用综述[J]. 王洁,吴坚,杨克强. 硅谷. 2010(08)
硕士论文
[1]运输对我国国际货物贸易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李瑞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 彭丽.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我国的石油安全及对策分析[D]. 陈峰.首都师范大学 2009
[4]现阶段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问题研究[D]. 杨孝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5]基于云模型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方法[D]. 王媛.南京理工大学 2008
[6]中国石油进口三个主要来源地的风险比较[D]. 王丽楠.中国人民大学 2008
[7]中国原油进口风险实证分析及战略探讨[D]. 梁桂枝.湖南大学 2007
[8]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运输安全评价[D]. 林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9]基于云模型和粗糙集的分类挖掘方法研究[D]. 宋晶.西南交通大学 2007
[10]液化气船航运过程中的综合安全评价研究[D]. 李明珂.大连海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4714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本文结构安排及主要研究内容
1.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市场概述
1.1 世界石油海洋运输市场概况
1.1.1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主要出口地
1.1.2 世界石油主要运输通道
1.2 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分析
1.2.1 我国进口石油的运量及来源地
1.2.2 我国进口石油海运航线和海运运力分析
1.2.3 我国进口石油的海运需求分析及预测
1.3 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安全问题分析
2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及云模型理论概述
2.1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的特点
2.2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2.1 各种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2.2.2 风险评定方法的确定
2.3 云模型的基本理论
2.3.1 云模型的基本概念
2.3.2 云模型的数字特征
2.3.3 云的基本算法
2.3.4 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
3 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1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
3.1.2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2 影响我国进口石油海洋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3.3 石油海洋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2 指标体系的层次框架
3.4 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4 基于云模型的我国石油海运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4.1 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分析
4.2 云模型在石油海运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4.2.1 评价对象、评价因素和评语集
4.2.2 权重的确定
4.2.3 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
4.3 评价结果总结
5 保障我国石油海洋运输安全的政策思考
5.1 从最终评判结果角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
5.2 从指标权重提出安全对策建议
5.3 从要素指标评判得出安全对策建议
6 结束语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6.2 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自然语言的模糊多属性云决策方法研究[J]. 吴爱燕,于重重,曾广平,涂序彦. 计算机科学. 2010(11)
[2]基于云模型的网络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 杨柳,吕英华. 计算机仿真. 2010(10)
[3]“马六甲困境”内涵辨析与中国的应对[J]. 薛力.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10)
[4]基于云模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研究[J]. 李丹,董春游,刘忠艳. 微计算机信息. 2010(27)
[5]基于云模型的项目评分预测推荐算法[J]. 徐德智,李小慧. 计算机工程. 2010(17)
[6]云综合评判模型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曹玉升,陈晓楠,张伟,段春青.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04)
[7]P2P网络中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价[J]. 张景安,张杰,王秀义.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0(08)
[8]一种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价方法[J]. 王守信,张莉,李鹤松. 软件学报. 2010(06)
[9]中国油运的安全命题[J]. 刘江洁. 中国船检. 2010(05)
[10]基于云模型的应用综述[J]. 王洁,吴坚,杨克强. 硅谷. 2010(08)
硕士论文
[1]运输对我国国际货物贸易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李瑞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 彭丽.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我国的石油安全及对策分析[D]. 陈峰.首都师范大学 2009
[4]现阶段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问题研究[D]. 杨孝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5]基于云模型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方法[D]. 王媛.南京理工大学 2008
[6]中国石油进口三个主要来源地的风险比较[D]. 王丽楠.中国人民大学 2008
[7]中国原油进口风险实证分析及战略探讨[D]. 梁桂枝.湖南大学 2007
[8]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运输安全评价[D]. 林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9]基于云模型和粗糙集的分类挖掘方法研究[D]. 宋晶.西南交通大学 2007
[10]液化气船航运过程中的综合安全评价研究[D]. 李明珂.大连海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4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50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