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关于避免中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08 09:09

  本文关键词:关于避免中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这里发表的是经过2009~2010年间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写成的咨询报告全文(原文)。"报告"于2010年9月由有关部门上报到国家。"报告"对近年来交通建设成就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了概括性评价,集中而系统地揭示了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建设中出现的过度扩张、重复建设、能力浪费、不合理竞争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不协调等严重问题,认为交通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以优化结构、加强综合运输建设和管理以及发展广大基层区域的交通设施为主的新阶段。由于"报告"是在近年来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大跃进的高潮中上报的,当时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交通建设 过度超前 咨询报告
【基金】: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08)资助
【分类号】:F512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30 a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能力强大、水平较高的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运输方式和新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交通运输结构大为改善,空间布局日趋合理。从能力、结构、时空等方面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成金;丁金学;杨威;;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与政策机制[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2 张华;;2008年全球集装箱年吞吐量排名前100位港口统计[J];水运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刚;;安徽工业化进程、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单福东;建设工业强县与实现旬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3 娄昭;娄大韬;张战军;;安顺试验区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团生;;基于交叉数据包络法的铁路运营绩效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袁欣;中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6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王轶;李凯琳;李晓辉;韩畅;吴难;;首都会展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单福东;建设工业强县与实现旬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彦庆;李燕;;哈牡绥对俄产业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10 李光德;;我国区域经济政策重心转移及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彭立明;;江苏区域发展中的科技转移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陈锐;苗长虹;;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型城市群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方强;;GIS支持下的发展空间分区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春洋;;区域空间增长结构:从双核主导到双圈联动——论双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大武汉经济区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春洋;;区域空间增长结构:从双核主导到双圈联动——论双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大武汉经济区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晓云;殷健;;辽宁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镇体系响应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洪涛;白先华;;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鲍新华;吉林—长春—四平城市经济带表土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地球化学分区[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军;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石宝林;我国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马忠英;基于新农村视角的西部农村公路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李彬;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李东旭;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宇;辽宁省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刘军;甘肃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孙静;科学驱动型产业集群形成中知识流动的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贺晓丽;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分析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曜玮;郑许经济联动发展进程中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尹东;客货分线后我国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组织创新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田盛圭;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智慧;曾宇怀;;区域公路交通网络演变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以郑州市高速公路网络演变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徐建;王s

本文编号:350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50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