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论沪杭甬铁路的商办历程

发布时间:2022-01-24 06:55
  沪杭甬铁路,原名苏杭甬路,即由苏州至杭州再展至宁波。此路由商办转为国有体现了晚清社会复杂多元、各种利益相互牵制的局面。晚清时期,国势衰微,英国以其对华的军事与政治实力为后盾,对中国的铁路筑路权展开疯狂的争夺,胁迫清政府与之签订《苏杭甬借款草合同》。为保全土地利益,江浙两省决定自办此路,并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在江浙两省绅商的倡导和宣传下,广大平民积极购买路股,路股共集得一千三百三十余万元,筑路共288﹒91公里,以实际行动废约。尽管此路的集股和筑路都颇有成效,但英方坚持对于该路的债权,向清政府施加强大的外交压力。晚清皇朝无力维护其煌煌上谕的权威,被迫承认草约有效,强迫两省承认借款。由此引发两省发动具有反对英国和清政府双重性质的拒款运动。但在民初铁路国有化浪潮中,此路最终还是因股款难继而被收归国有。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苏杭甬路路权的发生
    第一节 铁路总公司的成立
    第二节 苏杭甬路权的发生
    第三节 《苏杭甬铁路草约》的签订
第二章 苏杭甬铁路的商办
    第一节 铁路商办政策的确立
    第二节 江浙民族资本的发展
    第三节 江浙两省商办铁路公司的成立
    第四节 苏杭甬路的集资与经营
第三章 苏杭甬路权的纠葛
     第一节 苏杭甬路权引起的中英交涉
    第二节 江浙拒款风潮
    第三节 “部借部还”的成立
第四章 存款章程的存废问题
    第一节 各方对借款合同和存款章程的看法
    第二节 江浙两铁路公司不用“部款”
    第三节 江浙两省对存款章程的否认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寿潜“晚以铁路见贤”评析[J]. 王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4(05)
[2]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J]. 马陵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3]汤寿潜与保路运动[J]. 吴新宇.  浙江档案. 2001(10)
[4]浙路风潮再反思──光复会计划失败的原因[J]. 王逍.  史学月刊. 2001(02)
[5]简评清末商办铁路[J]. 纪丕霞,赵永厚,姜兴美.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6]张元济与浙路商办[J]. 王逍.  学术论坛. 2001(02)
[7]略论汤寿潜与浙江收回路权运动[J]. 姚培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8]绅商在浙路风潮中的两重性[J]. 王逍.  唐都学刊. 2001(01)
[9]保路运动的历史启示──兼与萧功秦先生商榷[J]. 周衡.  战略与管理. 1997(04)
[10]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 芮坤改.  历史研究. 1995(04)

博士论文
[1]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D]. 马陵合.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晚清的民营铁路运动[D]. 孙自俭.河南大学 2003
[2]论晚清的铁路政策[D]. 王鼎.郑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06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606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