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居民对“互联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30 17:15
深圳市进入“十三五”规划以来,城市化进程处于上升阶段,居民的城市经济活动更为频繁,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由于深圳市的城市空间、道路面积、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私家车等存在一系列问题,现有的道路通行能力无法与当下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相匹配。在此背景下,与“互联网+交通”相应的“互联网+”出行方式应运而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出行习惯,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互联网+”出行方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出行选择,也为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深圳作为我国最早面普及“互联网+”出行方式的城市之一,研究深圳市居民对“互联网+”出行方式选择的意向,对深圳市城市交通的管理以及交通拥堵的缓解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探讨当今新式的出行方式,对“互联网+”出行方式的概念及分类进行归纳,并对当前国内外“互联网+”出行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同时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借助原有的经典理论,构建本文的研究模型。其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原始数据,利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互联网专车选择的影响因素中,行为态度、出行方式属性、知觉行为控制和出行方...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6年度拥堵排行榜
互联网专车假设模型路径关系图
修正后的互联网专车选择假设模型路径关系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享单车出行特性与出行行为分析[J]. 冉林娜,李枫.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7(06)
[2]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 周思萌. 物流技术. 2017(04)
[3]城市居民出行行为模型分析——以哈尔滨为例[J]. 吉淑娥,刘财,张平,李万平. 森林工程. 2017(01)
[4]可持续交通消费的接受和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市汽车共享的调查[J]. 兰静,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11)
[5]考虑互联网使用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J]. 王丹凤,隽志才,高晶鑫. 软科学. 2016(10)
[6]“互联网+”概念解读[J]. 梁川,陈超,彭博施,李超. 中国石油石化. 2016(S2)
[7]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 耿纪超,龙如银,陈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8]移动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孟健,刘阳. 现代情报. 2016(02)
[9]“互联网+出行”模式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影响[J]. 沈尘. 对外经贸. 2015(09)
[10]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电动汽车共享服务接受意愿研究[J]. 张余杰,郭宏伟,王武宏,王显志.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5(04)
博士论文
[1]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孙岩.大连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深圳市居民低碳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肖建斌.深圳大学 2017
[2]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董超.北京交通大学 2017
[3]北京市通勤者公共自行车选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黄鑫.北京交通大学 2016
[4]成都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李龙.西南交通大学 2016
[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于晓龙.山东理工大学 2015
[6]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研究[D]. 郭春琳.长安大学 2014
[7]特定情境因素对游客环境态度及破坏行为的影响分析[D]. 叶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8]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意向研究[D]. 尹静.北京交通大学 2012
[9]收益管理在汽车共享动态定价中的应用[D]. 赵青.西南交通大学 2010
[10]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对可持续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 邢雪娜.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83950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6年度拥堵排行榜
互联网专车假设模型路径关系图
修正后的互联网专车选择假设模型路径关系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享单车出行特性与出行行为分析[J]. 冉林娜,李枫.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7(06)
[2]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 周思萌. 物流技术. 2017(04)
[3]城市居民出行行为模型分析——以哈尔滨为例[J]. 吉淑娥,刘财,张平,李万平. 森林工程. 2017(01)
[4]可持续交通消费的接受和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市汽车共享的调查[J]. 兰静,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11)
[5]考虑互联网使用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J]. 王丹凤,隽志才,高晶鑫. 软科学. 2016(10)
[6]“互联网+”概念解读[J]. 梁川,陈超,彭博施,李超. 中国石油石化. 2016(S2)
[7]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 耿纪超,龙如银,陈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8]移动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孟健,刘阳. 现代情报. 2016(02)
[9]“互联网+出行”模式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影响[J]. 沈尘. 对外经贸. 2015(09)
[10]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电动汽车共享服务接受意愿研究[J]. 张余杰,郭宏伟,王武宏,王显志.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5(04)
博士论文
[1]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孙岩.大连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深圳市居民低碳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肖建斌.深圳大学 2017
[2]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董超.北京交通大学 2017
[3]北京市通勤者公共自行车选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黄鑫.北京交通大学 2016
[4]成都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李龙.西南交通大学 2016
[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于晓龙.山东理工大学 2015
[6]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研究[D]. 郭春琳.长安大学 2014
[7]特定情境因素对游客环境态度及破坏行为的影响分析[D]. 叶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8]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意向研究[D]. 尹静.北京交通大学 2012
[9]收益管理在汽车共享动态定价中的应用[D]. 赵青.西南交通大学 2010
[10]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对可持续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 邢雪娜.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83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68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