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费用的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合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广义费用的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速铁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快速、舒适、准时、安全以及运能大等优点,高铁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旅客的出行选择,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高铁的开通运营给公路班线客运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运输格局。在此背景下,研究高铁对公路班线客运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对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从而实现运输通道上客流的合理分担和运输方式的科学组织,进而促使两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两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经营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各自的竞争优势,从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的相互作用得出二者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其次从运输方式服务属性的差异性出发分析了旅客出行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广义费用函数和Logit模型构建了基于不同运距的客流分担率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型与Matlab软件对青海省不同运距下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的客流分担率变化趋势、优势运距范围以及“合作域”变化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运距临界点为L=105km,运距L105km为公路班线客运的优势运距范围,运距L105km为高铁的优势运距范围;在与高铁的竞争中,公路班线客运原有市场被挤压的同时其与高铁的“合作域”市场得到发育和增长。接着本文对运输方式的运行速度、运价率和方便性对优势运距范围的影响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并对东西部地区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运距及其敏感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竞争与合作两个角度阐述公路班线客运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铁 公路班线客运 广义费用函数 Logit模型 竞争与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32;F542;U11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3 研究综述总结12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12-15
- 1.4.1 研究方法12-13
- 1.4.2 研究内容13-15
- 第二章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合关系分析15-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16
- 2.1.1 高速铁路15
- 2.1.2 公路班线客运15-16
- 2.2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比较分析16-19
- 2.2.1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技术经济特征比较分析16-18
- 2.2.2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经营环境比较分析18-19
- 2.3 高铁对公路班线客运的影响分析19-21
- 2.4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相互作用分析21-24
- 2.4.1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的相互作用分析21-23
- 2.4.2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之间的关系23-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争模型研究25-38
- 3.1 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理论25-29
- 3.1.1 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25-26
- 3.1.2 影响因素的选择原则26
- 3.1.3 影响因素的选择及量化26-29
- 3.2 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29-32
- 3.2.1 模型选定29-30
- 3.2.2 Logit模型改进30-31
- 3.2.3 广义费用函数理论31-32
- 3.3 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的确定32-34
- 3.4 基于不同运距的客流分担率模型构建34-37
- 3.4.1 模型的假设条件34
- 3.4.2 基于不同运距的客流分担率模型构建34-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实例分析38-63
- 4.1 青海省高铁运营对公路班线客运行业的影响38-41
- 4.1.1 青海省高速铁路与公路班线客运发展概况38-39
- 4.1.2 兰新高铁运营对青海省公路班线客运行业的影响39-41
- 4.2 青海省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客流分担分析41-50
- 4.2.1 调查数据统计41-44
- 4.2.2 模型参数标定44-47
- 4.2.3 结果及分析47-50
- 4.3 青海省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合作域”变化分析50-53
- 4.4 敏感度分析53-61
- 4.4.1 青海省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服务属性敏感度分析53-56
- 4.4.2 东西部地区两种运输方式优势运距及其敏感度比较分析56-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第五章 公路班线客运发展策略研究63-67
- 5.1 公路班线客运企业的竞争策略63-65
- 5.2 公路班线客运企业的合作策略65-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与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1 旅客出行特征调查表72-74
- 附录2 兰新高铁运营后沿线客运班线经营情况调查表74-76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松评;运输方式选择的决策模型[J];物流科技;2002年02期
2 田晓燕;;各运输方式的竞争性与协作性的识别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年04期
3 本刊编辑部;;运输方式不是平的[J];运输经理世界;2007年04期
4 孙启鹏;;经济性约束下的运输方式出行速度计量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5 杨秋侠;严宝杰;;企业联合运输方式的选择[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12期
6 李娅莉;朱晓海;;客运通道运输方式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年07期
7 李金纨;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比较[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1年02期
8 曹钟勇;关于我国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发展速度稳定值的研究[J];铁道学报;1995年02期
9 应天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关联分析评价及其启示[J];水运管理;1997年03期
10 张义玉;国标《运输方式代码》制修订情况简介[J];交通标准化;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波;胡晶;靳志宏;;基于多种运输方式与多目标阈值的快递网络优化[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新明;;综合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的配置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孙健;;模糊集在运输需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4 吴利清;兰培真;;基于FIoyd法的运输方式选择研究[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远富;;Fuzzy综合评判在运输方式比选中的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6 王玲玲;伍转青;;优度评价法在多式联运运输方式组合优选中的应用[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成勤;;福建新一轮创业 铁路应当先行[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健邋罗庭万;铁路成为土家茶农“信得过、看得起”的运输方式[N];人民铁道;2007年
2 刘敏 张义军;航运成重庆第一大运输方式[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潘永飞 陈金锋 章建国;大型钢铁厂铁水运输方式如何选择?[N];中国冶金报;2013年
4 书岐 李娟 硕强;现代化呼唤新坐标[N];河北日报;2008年
5 工经所 吕铁;统筹推进 协调发展 建立现代运输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刘斌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协调”是交通发展的主题词[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敏;转型升级 统筹兼顾[N];凉山日报(汉);2012年
8 包凌雁 魏伟;宁波培育新型运输方式[N];中国水运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祖荣;军交视野中的机遇与挑战[N];解放军报;2013年
10 记者 徐双燕;加快交通转型升级 为“两个崛起”提供支撑保障[N];衢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崇俊;我国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欣宇;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式联运运输方式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欧阳运滔;移动厕所内部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秀锦;JH公司出口运输方式组合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白宋凯;基于广义费用的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合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徐星;旅客出行运输方式选择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赵向前;高铁与其他运输方式可替代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吴粟千;我国进口沥青采购和运输方式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朱磊;综合运输通道运输方式耦合协调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杨震;综合运输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客流分担博弈模型[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10 崔利刚;货物多式联运运输方式选择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广义费用的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47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