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有效竞争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铁路有效竞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铁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其改革模式和方向一直是运输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纵观欧美发达国家经验,铁路要想摆脱长期亏损、低效率的怪圈,无一不是通过打破传统行业垄断、引入有效竞争的模式,来提高铁路运输业生产效率。我国铁路运输业政企分开改革后,铁路要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如何引入有效竞争解决目前铁路发展难题成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是有效竞争实现的两个维度,从这个视角对铁路运输业引入竞争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铁路引入有效竞争的根本原因。而铁路运输业是具有明显规模经济的行业,在引入竞争的过程中,既要保障实现规模经济,又要适度控制竞争企业数量,保持竞争活力,力争实现有效竞争。因此铁路运输业的竞争引入实际上是实现有效竞争的过程。论文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视角研究我国铁路运输业引入有效竞争问题。以我国铁路运输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有效竞争理论,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双视角下的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解释框架。分析规模经济以及竞争活力的影响因素,我国铁路运输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以及铁路运输业在引入有效竞争过程中,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其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总体而言,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回顾前人研究,梳理相关文献,论文发现利用有效竞争理论解释铁路垄断发展问题的研究尚不完善,既有研究主要是从单个国家的实证研究出发,且多数集中在电信、电力、水利、邮政等基础产业,尚未大范围应用到铁路运输业的研究中。论文进一步发现在原有分析框架下,从有效竞争理论的影响因素入手,基于有效竞争理论可以对铁路这种网络型基础产业的垄断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第二,论文运用有效竞争理论,构建了双视角下的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引入有效竞争的解释框架。首先重新界定了垄断、竞争以及有效竞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否定垄断,肯定有效竞争模式在铁路这种垄断网络型基础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理清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双视角下的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引入有效竞争解释框架,指出了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四个理论命题,为后文章节的具体展开奠定研究基础。论文进一步指出,铁路运输业运营效率低下的本质原因在于政府管制、高的行业进入退出壁垒以及固化的价格机制。第三,论文从我国铁路运输业竞争活力入手,从价格机制、行业进入退出壁垒两个角度证实我国铁路运输业竞争活力弱的结论。僵硬和受管制的价格机制,限制了企业参与竞争的活力。当市场需求出现波动,面临竞争企业灵活的竞争战略时,既有企业很难快速做出调整,导致铁路运输企业丧失市场拓展的机会。而高的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在阻碍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同时,也使得市场丧失了竞争可能带来的激励作用,既有企业缺乏改进动力,安于现状导致竞争活力弱化。该部分还重点探讨了价格管制的效应以及价格管制失灵的原因。第四,论文对我国铁路运输业规模经济效率及运营效率进行了测定。依托三阶段DEA模型从18个铁路局和整个铁路运输业行业的层面测度效率损失及损失原因、损失程度。模型结果显示,铁路运输业虽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同时也存在运营的低效率,且存在较大比例的效率损失。而主要诱因又归结于管理的低效率,这就意味着铁路运输市场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通过引入竞争,可以有效刺激路局提升管理效率,最终提升整个铁路运输业的运营效率。从规模报酬的角度来看,虽然多数铁路局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但近五年来,诸多铁路局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这意味着铁路运输的要素投入基本达到饱和,继续增加要素投入不会带来同比例或更高比例的运输产出。要重点关注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下的路局,增加其所在地区的铁路要素投入,提高铁路运输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规模经济。该部分还重点探索了导致铁路低效率的原因。第五,论文分析了英美欧盟铁路引入有效竞争的模式,验证了解释框架的适用性,指出政企分开、开放路网、通过网运分离或引入平行线路竞争等是铁路运输业引入有效竞争的基本路径。同时提出了在引入有效竞争的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个主体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结合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实际发展和改革阶段,借鉴欧美国家在铁路引入有效竞争、打破垄断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有效竞争的引入应主要集中在客货运营方面、要合理控制竞争企业数量以实现规模经济、适度放松政府管制以及重视标尺竞争和潜在竞争等建议,并归纳总结了全文的结论。论文对我国铁路运输业有效竞争研究的相关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个角度将铁路界定为马歇尔冲突的典型代表,拓展了有效竞争的产业研究领域,提高了有效竞争理论在不同产业研究中的普适性。利用有效竞争理论研究铁路有效竞争问题为我国深化铁路系统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在既有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中核心研究内容-有效竞争理论,理清了有效竞争与其他四种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个方面梳理了有效竞争、市场结构、政府管制以及运营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性的从价格机制、行业进出壁垒、政府管制、行业管理效率、生产效率、规模经济等铁路内外部因素分析了我国铁路引入有效竞争的必要性,通过构建双视角下三位一体解释框架,为铁路运输业引入有效竞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第三,分析我国铁路下游市场结构及其市场势力,得出铁路偏离竞争活力的程度及其原因;采用三阶段DEA法对我国铁路效率损失进行量化、测算,得出我国铁路规模经济的偏离程度及其原因,最终结合以上两方面,系统化的总结了我国铁路运营低效率的真正原因,为今后改革探索提供了事实依据,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政府管制政策应该调整的方向;第四,较为全面的归纳了国外欧美发达国家铁路运输业引入有效竞争的路径,验证了铁路运输业引入有效竞争解释框架的适用性。总结出无论美式铁路改革还是欧式铁路改革,即无论是“横切”还是“纵切”,二者都以铁路路网向第三方开放并增加铁路运营企业数量为主线,这对我国深化铁路系统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有效竞争 竞争活力 规模经济 运营效率 规模效率 管理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3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9
- ABSTRACT9-18
- 1 引言18-30
- 1.1 研究问题提出18-23
- 1.1.1 研究背景18-19
- 1.1.2 经济学现象19-23
- 1.1.3 经济学问题23
- 1.2 研究意义23-25
- 1.2.1 理论意义23-24
- 1.2.2 现实意义24-25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25-26
- 1.3.1 研究内容25-26
- 1.3.2 研究路线26
- 1.4 研究方法26-27
- 1.5 论文创新点27-30
- 2 文献综述30-42
- 2.1 有效竞争理论相关研究30-33
- 2.2 铁路市场结构和市场势力的研究综述33-34
- 2.3 铁路规模经济的研究综述34-36
- 2.4 铁路改革与引入竞争的研究综述36-39
- 2.5 数据包络分析(DEA)应用研究综述39-41
- 2.6 文献述评及研究空间41-42
- 3 铁路运输业引入有效竞争解释框架及逻辑梳理42-70
- 3.1 垄断、完全竞争和有效竞争42-53
- 3.1.1 完全竞争的非现实性42-45
- 3.1.2 垄断的条件性45-46
- 3.1.3 反垄断力量的多重性46-50
- 3.1.4 有效竞争的内涵50-53
- 3.2 双视角下的铁路引入有效竞争解释框架53-61
- 3.2.1 双视角三位一体解释框架53-55
- 3.2.2 相关概念界定55-56
- 3.2.3 解释框架的逻辑关系56-58
- 3.2.4 提出理论命题58-61
- 3.3 有效竞争的决定因素61-65
- 3.3.1 规模经济61-63
- 3.3.2 竞争活力63-65
- 3.4 竞争活力的影响因素65-70
- 3.4.1 价格机制65-67
- 3.4.2 进入退出壁垒67-70
- 4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竞争活力70-90
- 4.1 我国铁路运输业市场结构70-78
- 4.1.1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现状70-75
- 4.1.2 我国铁路运输业市场结构75-76
- 4.1.3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困境76-78
- 4.2 我国铁路运输业竞争活力78-84
- 4.2.1 僵化的价格机制弱化铁路运输企业竞争活力78-82
- 4.2.2 高进入退出壁垒弱化铁路运输行业竞争活力82-84
- 4.3 铁路价格管制成效84-87
- 4.3.1 政府价格管制失灵84-86
- 4.3.2 价格管制失灵原因86-87
- 4.4 本章小结87-90
- 5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铁路规模经济与运营效率90-114
- 5.1 模型与方法90-93
- 5.2 三阶段DEA模型运算与分析93-106
- 5.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93-95
- 5.2.2 第一阶段DEA模型结果95-98
- 5.2.3 第二阶段SFA模型结果98-100
- 5.2.4 第三阶段DEA模型结果100-105
- 5.2.5 结果讨论105-106
- 5.3 铁路低效率的原因106-111
- 5.3.1 政府管制严格106-107
- 5.3.2 管理体制固化107-108
- 5.3.3 铁路运输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晰108-110
- 5.3.4 清算机制缺乏竞争激励110-111
- 5.4 改革探索111-114
- 6 国外铁路引入有效竞争机理及路径114-136
- 6.1 美国铁路引入有效竞争机理及路径114-121
- 6.1.1 美国铁路过度竞争、低效率推动铁路改革115-116
- 6.1.2 政府管制政策影响美国铁路市场竞争格局116-118
- 6.1.3 美国铁路引入竞争的双重路径118-120
- 6.1.4 美国铁路有效竞争成效显著120-121
- 6.2 英国铁路引入有效竞争机理及路径121-128
- 6.2.1 英国铁路长期运营不善推动改革、引入竞争122-123
- 6.2.2 英国采取上下分离、按功能重组企业引入竞争123-125
- 6.2.3 英国搭建铁路有效竞争三级保障机制125-127
- 6.2.4 英国铁路引入竞争成效127-128
- 6.3 欧盟铁路引入有效竞争机理及路径128-134
- 6.3.1 欧盟引入竞争三步走路径129-131
- 6.3.2 欧盟引入竞争支持政策131-133
- 6.3.3 欧盟引入竞争存在问题133-134
- 6.4 本章小结134-136
- 7 研究结论和展望136-142
-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136-139
-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139-142
- 参考文献142-152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2-15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谭承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价格管制与改革[J];现代商业;2014年26期
2 郭经纬;彭其渊;;离散时间问题中政府调控对铁路货运的经济影响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02期
3 王惠贤;李宏舟;;民营化改革后铁路行业的价格规制及线路维持——以日本为例[J];财经论丛;2014年01期
4 赵序海;;易经视角下的价格风险防范机制设计[J];新经济;2013年29期
5 郭宗杰;;铁路业的行政监管与反垄断——渊源、流变、发展趋势与我国铁路业的规制改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6 梁钰;金昊;;美国铁路改革历程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34期
7 姜冰;李翠霞;;中国乳制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基于超效率DEA及Malmquist指数的分析[J];中国乳品工业;2013年07期
8 于良春;姜琪;;双侧市场势力、非对称竞争与改革路径选择——论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困境与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4期
9 贺力群;;瑞典铁路改革引发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01期
10 郭庆;李永超;;客运市场铁路与公路、民航竞争的实证分析——基于铁路运输业规制改革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霞;我国铁路行业外部资本进入壁垒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姜榕兴;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价格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雷雷;我国铁路运输业效率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冲;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蔚;基于DEA的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郑杰阳;基于DEA的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温秀晶;基于面板数据DEA方法的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企业效率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姜琪;中国铁路运输业规制效率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吴丹;基于DEA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刘旭;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评价及改良[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王秋娜;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罗四维;我国铁路改革与重组的模式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铁路有效竞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50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