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及其一体化融合技术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9:24

  本文关键词:山地城市交通方式及其一体化融合技术政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地城市 交通特征 交通方式 交通方式结构 技术政策建议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交通拥挤与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日益明显。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受土地使用形态、交通设施规模、交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出行强度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由于城市交通体系的功能受到城市交通方式的支配,“城市交通方式一体化”概念被提出,它是城市交通功能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是研究交通方式一体化的基础,本文从交通 方式结构的角度对交通方式一体化进行研究。近年来,家庭对小汽车拥有量逐年上升,公交车、轻轨和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比例提高,伴随着居民的出行偏好,使各种交通方式承担的交通需求份额不同,交通的规模产生差异,,这种规模差异影响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本文针对山地城市交通方式及其一体化进行研究,着重从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合理性角度出发,对山地城市及其交通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使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符合山地城市 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特性,以充分的发挥出山地城市交通系统的作用。论文通过对山地城市交通状况的实际调查,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特性和山地城市交通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对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交通方式结构调整和规划保障方面提出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技术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地城市 交通特征 交通方式 交通方式结构 技术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72.8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12
  • 1.2 基本概念界定12-15
  • 1.2.1 交通方式的划分12-13
  • 1.2.2 交通方式结构13
  • 1.2.3 交通一体化13-14
  • 1.2.4 交通方式一体化14
  • 1.2.5 交通技术政策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9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8-19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19-21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9-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第二章 山地城市特性及交通方式特征21-30
  • 2.1 山地城市的特点及其空间形态特征21-23
  • 2.1.1 山地城市的概念21
  • 2.1.2 山地城市的特征21-22
  • 2.1.3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征22-23
  • 2.2 山地城市交通特征23-25
  • 2.2.1 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23-24
  • 2.2.2 山地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特征24-25
  • 2.3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及其特征分析25-29
  • 2.3.1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25-28
  • 2.3.2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特征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影响因素30-37
  • 3.1 城市内部条件影响30-31
  • 3.1.1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30
  • 3.1.2 能源消耗30
  • 3.1.3 土地占用30-31
  • 3.1.4 居民生活习惯31
  • 3.2 外部因素影响31-32
  • 3.2.1 交通政策31
  • 3.2.2 交通方式投资运营费用31-32
  • 3.3 交通方式自身因素影响32-35
  • 3.3.1 交通规模32
  • 3.3.2 交通方式服务型因素32-35
  • 3.3.3 交通方式经济指标影响因素35
  • 3.4 本章小结35-37
  • 第四章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7-47
  • 4.1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评价概述37-38
  • 4.1.1 评价目的分析37
  • 4.1.2 评价过程分析37-38
  • 4.2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结构38-41
  • 4.2.1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38-39
  • 4.2.2 评价体系结构选取39-40
  • 4.2.3 评价指标属性值的标准化40-41
  • 4.3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评价体系41-46
  • 4.3.1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评价指标的确定41-45
  • 4.3.2 基于山地城市特征的交通方式结构评价体系的构建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交通方式结构合理性评价研究47-55
  • 5.1 评价方法综述47-49
  • 5.2 模型构建49-54
  • 5.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49-52
  • 5.2.2 灰色关联度评价52-54
  • 5.3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合理性实证研究55-73
  • 6.1 重庆市交通现状55-58
  • 6.1.1 重庆市交通道路特征55-56
  • 6.1.2 重庆市居民非出行特征56
  • 6.1.3 重庆市居民出行特征56
  • 6.1.4 重庆市交通方式结构划分范围56-57
  • 6.1.5 重庆市交通方式划分57
  • 6.1.6 重庆市交通方式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57-58
  • 6.2 评价指标的量化58-66
  • 6.2.1 不同交通方式特征指标的量化58-62
  • 6.2.2 特征指标值的标准化62-63
  • 6.2.3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63-66
  • 6.3 交通方式结构评价66-70
  • 6.3.1 确定子目标最优时不同交通方式所占比例66-69
  • 6.3.2 关联度计算69-70
  • 6.3.3 评价结论70
  • 6.4 交通方式结构现状分析70-72
  • 6.5 本章小结72-73
  • 第七章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技术政策建议73-80
  • 7.1 交通方式结构技术政策建议73-78
  • 7.1.1 公共交通出行方案技术政策建议73-76
  • 7.1.2 小汽车出行方案技术政策建议76
  • 7.1.3 出租车出行方案技术政策建议76
  • 7.1.4 自行车出行方案技术政策建议76-77
  • 7.1.5 摩托车出行方案技术政策建议77-78
  • 7.2 规划保障技术政策建议78-79
  • 7.2.1 政策保障78
  • 7.2.2 运营保障78-79
  • 7.2.3 用地保障79
  • 7.2.4 资金保障79
  • 7.3 本章小结79-80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80-82
  • 8.1 论文研究结论80-81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81-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86
  • 附录86-90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飞飞;刘蓓蓓;毕军;陈锦;;城市居民交通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四川环境;2012年03期

2 李晓燕;陈红;;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过秀成;孔哲;叶茂;;大城市绿色交通技术政策体系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1期

4 沈未,陆化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与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01期

5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6 宗延;;中国城市交通政策问题分析[J];综合运输;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535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535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