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公路和水路集疏运系统建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7-08-01 12:25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公路和水路集疏运系统建模与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集装箱港口群 公路 水路 集疏运系统 建模与优化
【摘要】: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贸易发达。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大量货物运输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港口的崛起,形成了以共享腹地为特征的集装箱港口群。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广东省货物运输量攀升,公路运输能力趋于饱和,而依托良好的天然优势和政策支持的内河水运却发展滞后,运输量只占全省货物运输量的10%左右,水运网络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同时,随着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对低碳运输的呼声与日俱增。因此,需要对集疏运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调整集疏运网络中各运输方式的占比,提高水运的地位,优化资源配置。而集疏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节点、运输方式、运输网络、运输工具、组织经营者和信息资源等组成。集疏运网络作为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接港口与腹地的通道,它的高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港口群系统整体的发展。 本文以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为研究背景,在对经济腹地、港口、公路网和水路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各组成部分抽象为节点,确定以179个腹地节点,227个高速公路节点,88个内河水路节点(其中,内河集装箱港口节点36个)和7个沿海港口节点为研究对象,完整地构建出集疏运系统模型。然后,结合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运用连通性指标和拓扑属性指标对公路网和水路网进行分析。另外,为了更好地将路网属性考虑到模型中,文章分别基于路段通行能力和距离对网络加权,计算出相关指标,找出关键节点,并与无权网络进行比较,,研究路网属性对节点属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网络利用率,找出承担主要货运量的路段,将节点的属性与路段属性结合对网络进行分析,找出优化的关键点。同时,对低碳运输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更适宜低碳物流的运输方式。因此,建议在科学规划网络布局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关键节点的管理,并引导货主更多地选择内河水运运输货物,加快多式联运的进度,保障经济与运输协调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群 公路 水路 集疏运系统 建模与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42.7;F55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15
- 1.2.1 港口发展研究综述11-12
- 1.2.2 集疏运网络研究综述12-13
- 1.2.3 网络分析优化研究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 论文章节安排16-17
- 第二章 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建模及分析方法探讨17-24
- 2.1 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介绍17
- 2.2 港口群集疏运系统建模方法探讨17-18
- 2.3 集疏运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8-23
- 2.3.1 网络研究理论18
- 2.3.2 集疏运网络分析指标18-22
- 2.3.3 网络分析软件工具介绍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公路和水路集疏运系统模型构建24-47
- 3.1 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经济腹地选择24-28
- 3.2 集装箱港口群发展现状及研究节点选择28-32
- 3.2.1 粤东港口群分析28-29
- 3.2.2 粤西港口群分析29
- 3.2.3 中部港口群分析29-30
- 3.2.4 集装箱港口群研究节点选择30-32
- 3.3 高速公路网发展现状及研究节点选择32-34
- 3.3.1 广东省高速公路概述32-33
- 3.3.2 研究对象界定及数据搜集33-34
- 3.4 内河水运发展现状及研究节点选择34-41
- 3.4.1 广东省内河水运发展现状34-36
- 3.4.2 研究对象界定及数据搜集36-41
- 3.5 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公路和水路集疏运系统建模41-46
- 3.5.1 模型基本假设41-42
- 3.5.2 模型构建42-46
- 3.6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公路和水路集疏运网络属性分析47-62
- 4.1 集疏运网络拓扑属性分析47-53
- 4.1.1 广东省公路网拓扑属性分析47-50
- 4.1.2 广东省水路网拓扑属性分析50-53
- 4.2 基于通行能力加权的集疏运网络拓扑属性分析53-58
- 4.2.1 基于通行能力加权的公路网络拓扑属性分析53-56
- 4.2.2 基于通行能力加权的水路网络拓扑属性分析56-58
- 4.3 基于距离加权的集疏运网络拓扑属性分析58-61
- 4.3.1 基于距离加权的公路网络拓扑属性分析58-60
- 4.3.2 基于距离加权的水路网络拓扑属性分析60-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公路和水路集疏运系统优化分析62-76
- 5.1 集疏运系统节能减排优化62-64
- 5.1.1 运输方式能耗及碳排放分析62-63
- 5.1.2 节能减排优化效益分析63-64
- 5.2 集疏运网络流量优化分析64-73
- 5.2.1 流量分配模型64-65
- 5.2.2 集疏运网络流量现状分析65-69
- 5.2.3 基于 Logit 模型的流量优化分析69-72
- 5.2.4 网络结构优化措施72-73
- 5.3 政府补贴措施分析73-74
- 5.4 集疏运系统发展策略及建议74-75
- 5.5 本章小结75-76
-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0
- 附录180-81
- 附录281-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2-83
- 致谢83-84
- 附件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文昌,张治觉,李致中;遗传算法在系统最优交通分配模型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安筱鹏,韩增林,杨荫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4期
3 陆化普,殷亚峰;均衡交通分配模型与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1995年04期
4 张芯;港口企业竞争初探[J];中国港口;1995年02期
5 董洁霜;;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曾明华;李夏苗;;交通网络结构优化的改进Dial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1期
7 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1年04期
8 吴旗韬;张虹鸥;叶玉瑶;陈凤桂;陈伟莲;;港口体系演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9 董宇;姜晔;何良德;;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J];水运工程;2007年01期
10 方然;港口群腹地集装箱运输系统网络优化配流模型[J];水运管理;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604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60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