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点西安地铁2号线对沿线房价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6 01:21
本文关键词:不同时点西安地铁2号线对沿线房价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发展黄金期。由于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的投资过于庞大,并且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因而资金短缺问题时常发生,不容忽视。城市轨道交通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所在区域的交通可达性,从而使得站点周边住宅的价格有显著增长,同时沿线地产商乐于享受这种由轨道交通所带来的外部性增值红利。因此,以西安地铁2号线周边住宅价格为例,研究在不同时点地铁对其产生的影响及增值效应,将轨道交通带来的外部效应部分转化为内部效应,以解决建设与运营期间的资金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针对西安地铁与住宅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究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与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理;然后选用特征价格模型对比分析西安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前后,地铁2号线沿线周边住宅价格的变化情况;最终得到轨道交通在单线运营与线路网络化两个不同时点,对房价的影响变化规律。不同时点轨道交通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显示:地铁2号线单线运营时点,站点对周边住宅的影响半径为1200m,地铁线路逐步网络化时点站点的影响半径为1600m,即随着城市地铁线路的增多,地铁站点的影响半径逐渐变大;越远离站点的住宅,地铁对其影响程度越小,单线运营时点地铁站点每个影响区域平均增值4.58%,线路逐步网络化时点站点每个影响区域平均增值5.1%,即随着城市地铁交通线路的不断增多,地铁对沿线周边住宅价格的增值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轨道交通 住宅价格 特征价格模型 网络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72.88;F299.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23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1.2.1 实践意义11-12
- 1.2.2 理论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8-20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8-19
-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9-20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20-23
- 2 相关理论基础23-35
- 2.1 房地产价格及其影响因素23-25
- 2.1.1 房地产基本概念23
- 2.1.2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23-25
- 2.2 特征价格模型理论25-35
- 2.2.1 特征价格模型的基本概念26
- 2.2.2 特征价格模型的函数形式26-27
- 2.2.3 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27-31
- 2.2.4 特征价格模型方法的应用31-35
- 3 西安轨道交通与住宅价格关系分析35-45
- 3.1 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及特点35-40
- 3.1.1 国内轨道交通发展状况35-37
- 3.1.2 西安轨道交通发展状况37-38
- 3.1.3 轨道交通的特点38-40
- 3.2 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的影响机理40-45
- 3.2.1 改善周边房地产的可达性41-42
- 3.2.2 提高地区活力和土地价值42-43
- 3.2.3 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指导城市的新布局43
- 3.2.4 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43-45
- 4 地铁2号线对沿线住宅价格影响的空间效应45-63
- 4.1 样本数据来源45-46
- 4.2 因变量和特征变量的设置及量化46-52
- 4.2.1 区位特征变量及量化47-48
- 4.2.2 结构特征变量及量化48-49
- 4.2.3 邻里特征变量及量化49-52
- 4.2.4 模型变量的自相关性检验52
- 4.3 特征价格函数形式的选择52-56
- 4.3.1 线性函数形式53-54
- 4.3.2 半对数函数形式54-55
- 4.3.3 模型的函数形式选择55-56
- 4.4 地铁站点的空间效应56-60
- 4.4.1 空间效应的定性分析56-57
- 4.4.2 空间效应的定量分析57-60
- 4.5 小结60-63
- 5 不同时点地铁2号线的空间效应研究63-71
- 5.1 地铁线路的网络化63-64
- 5.2 网络化时点地铁的空间效应64-69
- 5.2.1 空间效应的描述性分析64-66
- 5.2.2 空间效应的定量分析66-69
- 5.3 不同时点的对比分析69-71
- 6 结论与展望71-73
- 6.1 结论71-72
- 6.1.1 结论71
- 6.1.2 政策建议71-72
- 6.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9
- 附录79-81
-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81-83
- 致谢83
本文编号:801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80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