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智能体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9:24

  本文关键词: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智能体仿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享腹地港口群 集疏运系统 智能体仿真 复杂自适应系统 计算实验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的物流仿真模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通过对比集疏运系统相关问题的传统解法优缺,阐释从智能体仿真建模切入之依据;第二,基于国际物流实践与供应链流程,研究集疏运系统的结构特征、局限条件与智能体行为模式,进而构建集成仿真平台;第三,以广东省东莞市的出口集装箱物流即“集运配流”为实验,检验所造模型,并指出其具体应用框架与实践意义。 为证明基于Agent仿真研究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之必要性,首先探讨了共享腹地港口群的研究概况,发现学界极少从微观的集疏运视角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回顾了集疏运系统的有关文献,指出当前问题主要为系统构成理解狭隘、定量研究稀缺、方法缺乏充分依据,等等。为此,分别从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切入,,借鉴了物流、供应链、交通运输等相关领域分析,系统归纳出解析模型的各种方法缺陷,及仿真建模在内容上的缺失,并指出集疏运系统为典型的CAS复杂系统结构。 鉴于从复杂自适应性视角对集疏运系统建模属当前的研究空白,接着围绕二次调研数据和系统论、国际物流理论,对港口群腹地集疏运的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参考进出口供应链流程,归纳出自工厂订单接收到码头装船离港的8个集运出口环节;基于多主体决策视角,提出了共享腹地港口群集运系统之CAS总体框架,以及港口、国际海运、公路、水路、铁路集疏运、进出口监管、货主的7子系统组成结构;进而从主体智能行为与局限条件切入,指出了各子系统的核心Agent、决策内容、影响关系,与时间、费用等方面的重要约束,包括:选港订舱、集运方式、做柜时间、集运路线4大决策;工厂、港口、船公司间的直接/间接服务关联;通关决策流程;驳船/拖卡/海铁联运3类集运成本的估算公式;乃至拖车固定成本、铁运“一口价”、海运THC、THCS、O/F、Local Charges和查柜成本、班轮船期、驳船航线、专列班次等实践经验值,为仿真建模与数据实验提供基础。 MAS建模阶段,围绕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的CAS结构,提出了以多智能体仿真为核心,由ASM智能体生成、BA智能行为算法、SRM仿真系统运行、IM/OM输入、输出与SSCM仿真控制管理6子模块组成的ISPHT开放集成平台/模型框架,继而描述了集运系统仿真建模中“核心类”与“约束类”智能体的主从关联,Multi-agent模型与集成平台的关系,及ISPHT各模块的重点设计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港口群腹地集运智能体系统中的选港订舱和集运方式、时间、路线选择共4项决策,分别构建了具体算法,包括:受交货方式、港口船期与“做柜剩余时间”、集运出口“综合成本”、“顺利程度”与主体行为“惯性”等因素约束的选港决策模型selectPort(),藉机器学习理论开发的智能选港Q算法qLearningPort();参考集疏运系统成本结构、估算公式的公路集运roadTransPricing()、水运waterTransPricing()、铁路集运railTransPricing()报价模块,和集运方式决策模型selectTransMode();借鉴集运出口流程的甘特图分析的做柜时间决策模型selectVanningTime();以及由集运公路网分层设计算法、Floyd算法改造的静态集运线路决策模型selectStaticTransPath(),与以Dijkstra算法为核心的实时路由更新模型rtTransRouteUpd()。各模型与算法大部分基于“线性”函数与规则构建,有效弥补了解析模型建模难、物流局限考虑不全、求解复杂度高等缺陷,体现了从微观Agent智能体仿真视角研究集疏运系统的创新意义。 为检验模型,实验阶段,通过程序代码实现了ISPHT平台的公路集运模块,在此基础上,以东莞市腹地港口群为对象,展开计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构造模型可方便观测各主干道路与具体路段的实时、累计集装箱流量分配值,并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证实了本文所设计的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MAS仿真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基于智能体仿真方法分析、优化集疏运系统的可行性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共享腹地港口群 集疏运系统 智能体仿真 复杂自适应系统 计算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1.9;F5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图清单14-17
  • 表清单17-19
  • 第一章 绪论19-31
  • 1.1 选题背景19-28
  • 1.2 研究目的28
  • 1.3 研究流程28-31
  • 第二章 文献研究31-70
  • 2.1 概念界定31-33
  • 2.2 港口腹地与集疏运研究33-41
  • 2.2.1 港口群腹地33-34
  • 2.2.2 集疏运研究概述34-41
  • 2.3 集疏运解析建模评述41-61
  • 2.3.1 经济学模型43-46
  • 2.3.2 用户均衡模型46-52
  • 2.3.3 系统最优模型52-55
  • 2.3.4 非集计模型55-58
  • 2.3.5 解析模型之优劣对比58-61
  • 2.4 集疏运系统仿真评述61-68
  • 2.4.1 智能体仿真61-66
  • 2.4.2 系统仿真模型对比66-68
  • 2.5 本章小结68-70
  • 第三章 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建模70-148
  • 3.1 系统建模思路70-72
  • 3.1.1 理论依据70-71
  • 3.1.2 实地访谈71-72
  • 3.2 集疏运流程分析72-82
  • 3.2.1 流程分解72-80
  • 3.2.2 决策主体与子系统划分80-82
  • 3.3 港口子系统82-89
  • 3.4 国际海运子系统89-104
  • 3.4.1 时间约束项90-97
  • 3.4.2 费用约束项97-104
  • 3.5 公路集疏运子系统104-112
  • 3.5.1 交通集团与路网局限105-107
  • 3.5.2 拖车行107-112
  • 3.6 水路集疏运子系统112-122
  • 3.7 铁路集疏运子系统122-128
  • 3.8 进出口监管子系统128-142
  • 3.9 货主子系统142-147
  • 3.10 本章小结147-148
  • 第四章 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的智能体仿真模型148-188
  • 4.1 集成仿真平台设计148-153
  • 4.2 选港订舱行为153-165
  • 4.2.1 行为描述153-156
  • 4.2.2 模型框架156-157
  • 4.2.3 选港算法157-165
  • 4.3 集运方式决策165-173
  • 4.3.1 决策依据与流程165-167
  • 4.3.2 集运成本结构167-169
  • 4.3.3 集运报价模块169-173
  • 4.4 集运时间决策173-176
  • 4.5 集运线路决策176-187
  • 4.5.1 标准线路177-183
  • 4.5.2 实时线路183-187
  • 4.6 本章小结187-188
  • 第五章 模型实现与仿真实验188-234
  • 5.1 仿真实验设计188-190
  • 5.2 实验对象与数据采集190-200
  • 5.2.1 算例与基本假设190-192
  • 5.2.2 数据来源及处理192-200
  • 5.3 实验一:实时配流与模型检验200-214
  • 5.3.1 集运箱流分配概况200-207
  • 5.3.2 干道样本组配流比对分析207-210
  • 5.3.3 拥堵路段检验210-211
  • 5.3.4 集运线路决策行为检验211-214
  • 5.4 实验二:交管 AGENT 对箱流分配的影响214-226
  • 5.4.1 新增干道214-220
  • 5.4.2 调整路费220-224
  • 5.4.3 禁行限行224-226
  • 5.5 实验三:终端选择对共享腹地集疏运系统的影响226-233
  • 5.5.1 选港比重变化226-228
  • 5.5.2 新增集运终端228-230
  • 5.5.3 腹地生成量变化230-233
  • 5.6 本章小结233-234
  • 结论234-239
  • 一、论文结论234
  • 二、创新成果234-237
  • 三、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237-239
  • 参考文献239-249
  • 附录249-276
  • 附录1:访谈提纲249-252
  • 附录2:部分核心代码252-271
  • 附录3:仿真实验路网271-275
  • 附录4:实验参考数据275-27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76-277
  • 致谢277-279
  • 附件2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媛;港口集疏运的Fuzzy规划方法[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杨清华,贺国光,马寿峰;对动态交通分配的反思[J];系统工程;2000年01期

3 刘炳全;黄崇超;;一种新的离散型网络平衡设计模型与算法[J];系统工程;2008年04期

4 王晓;李明;石城秋;;基于ISM模型分析港口集疏运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J];港口经济;2010年08期

5 卫斐;;基于联合运输的物流配送路径(MVRP)问题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袁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集疏运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7 耿蕤;窦光武;;长三角地区阻碍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的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8 陶学宗;;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国际集装箱内陆运输链竞争力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3期

9 蒋永雷;田志慧;于滨;吕靖;;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城市陆路集疏运系统[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10 谢丁;;初次“磨合”——重大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首次实施概述[J];中国公路;2012年20期



本文编号:822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822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