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互联网专车政府监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21:10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互联网专车政府监管研究
【摘要】:放眼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正在加快推进,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使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并向纵深方向发展,这与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形成交集,是我国培育产业新动能的重大机遇。出租汽车行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同样不小,“互联网”专车的出现,一方面盘活社会闲置车辆资源,增加公共交通供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问题。另一方面允许私家车接入平台运营,暴露了主体责任不清、占用道路资源、信息安全风险、行业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甚至引发了不稳定事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甚至可以说互联网正在以全新方式对该行业进行重塑。本文首先从社会现实角度出发,从“互联网+专车”的基本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互联网”专车产生根本原因及发展现状,对改善公众出行的积极作用及对道路通行环境、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负面影响;接着从准公共产品角度探讨专车问题,分析研判、创新思维,探寻科学监管的办法,建构系统基础框架;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将其提升到社会综合治理的层面上来。对专车市场的准入制度的必要性、专车服务的规范性以及其现实需要多方面深入探讨,据此提出规范互联网专车营运的立法建议。进而以广州的专车监管为例做深入研究,试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实践,剖析广州市监管现状,探索监管治理路径,阐述广州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理、改善供需矛盾、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分析后得出系统解决方案: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合作监管和自律监管的合作治理模式,包括互联网专车监管的制度、对现行营运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发展规律约束下的政策缓和;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改善广州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建立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管综合治理的机制,实现互联网专车监管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共享经济 依法治国 政府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F724.6;F572.8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9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6-19
- 1.3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19-21
- 1.3.1 相关概念19-20
- 1.3.2 基础理论20-21
- 1.4 研究目的、思路、方法、拟解决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21-25
- 1.4.1 研究目的21-22
- 1.4.2 研究思路与流程22
- 1.4.3 研究方法22-23
- 1.4.4 拟解决关键问题23
- 1.4.5 可能创新的点23-25
- 第二章 互联网专车监管的理论分析25-35
- 2.1 互联网专车产生原因25-26
- 2.1.1 出租行业特殊性触发政府监管失灵25-26
- 2.1.2“互联网+”催生并推动专车发展26
- 2.2 互联网专车特点26-27
- 2.2.2 互联网专车具有“互联网+”和共享特性26
- 2.2.3 互联网专车服务具有创新性26-27
- 2.3 互联网专车分类及发展趋势27-29
- 2.3.1 互联网专车运营状况分类27-28
- 2.3.2 互联网专车发展趋势28-29
- 2.4 对互联网专车监管的必要性分析29-33
- 2.4.1 互联网专车的准公共产品性质29-30
- 2.4.2 互联网专车平台的天然垄断特性30
- 2.4.3 互联网专车的信息不对称性30-32
- 2.4.4 互联网专车的负外部性32-33
- 2.5 对互联网专车监管可行性分析33-35
- 2.5.1 社会可行性33
- 2.5.2 组织可行性33-34
- 2.5.3 技术可行性34-35
- 第三章 广州市互联网专车政府监管现状分析35-47
- 3.1 广州市互联网专车的营运状况35-39
- 3.1.1 广州市互联网专车市场的构成情况35-37
- 3.1.2 广州市互联网专车的负外部性37-39
- 3.2 广州市对互联网专车的监管现状39-43
- 3.2.1 监管主体40
- 3.2.2 监管法律依据40-41
- 3.2.3 监管具体方式41-43
- 3.3 广州市互联网专车政府监管难度大43-45
- 3.3.1 法律法规不匹配43
- 3.3.2 对互联网专车监督难度大43-45
- 3.4 监管失灵的原因分析45-47
- 3.4.1 公共选择失效导致立法滞后45
- 3.4.2 政府监管的缺位45-46
- 3.4.3 监管环境恶化46-47
- 第四章 国内外对专车监管的经验及启示47-54
- 4.1 国外对互联约租车监管的经验及启示47-49
- 4.1.1 对美国对互联网专车的监管措施的研究47-48
- 4.1.2 加拿大对互联网专车的监管措施和特点48-49
- 4.1.3 其他国家的监管措施49
- 4.2 对规范中国互联网专车市场的启示49-50
- 4.2.1 加强互联网专车的科学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49
- 4.2.2 加强对互联网专车的监督管理,促进合理竞争49-50
- 4.3 国内各主要城市对互联网专车监管经验及启示50-53
- 4.3.1 上海对互联网专车的监管50-52
- 4.3.2 北京市对互联网专车监管措施52-53
- 4.4 北京、上海两市互联网专车监管对广州的启示53-54
- 第五章 完善广州互联网专车监管的对策和建议54-62
- 5.1 科学性的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54-55
- 5.1.1 国家做好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54-55
- 5.1.2 从微观领域范畴推进地方法规出台55
- 5.2 监管思维转型创新,推进体系建设55-57
- 5.2.1 转型“互联网+监管”的思维55-56
- 5.2.2 建立新型“政府+平台”合作监管体系56-57
- 5.2.3 社会治理理论视角下实现平台自律监管57
- 5.3 构建道路信用体系,降低监管成本57-58
- 5.3.1 建立企业与政府沟通机制58
- 5.3.2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58
- 5.4 整合监管资源,实现跨界综合治理58-59
- 5.5 实现传统出租车与互联网专车融合发展59-60
- 5.5.1 对传统出租行业进行彻底改革59-60
- 5.5.2 对建立出租汽车行业统一的监管框架60
- 5.6 优化资源配置,供给侧改革解决矛盾60-62
- 5.6.1 鼓励发展“合乘”模式的顺风车60-61
- 5.6.2 优化城市公交服务,提升乘坐体验品质61-62
- 结论与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68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为北京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深入调研[J];北京观察;2005年11期
2 王蓉,曾翔e
本文编号:871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87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