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实施PPT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实施PPT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PPT战略是以贫困人口发展受益为目标的的旅游发展方式和途径。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基础、贫困人口现状、区域内外政策环境等因素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实施PPT旅游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运用PPT相关理论,提出了武陵山片区实施PPT旅游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措施。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关键词】: PPT战略 旅游扶贫 对策措施
【基金】:第51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武陵山区贫困人口现状与旅游扶贫研究”(2012M510921)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湖北武陵山旅游扶贫开发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仿真研究”(D2014902)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武陵山旅游扶贫效应评估及优化研究”(14Q067) 湖北省软科学项目“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仿真研究——基于恩施州的实证考察”(2015BDF049)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贫困问题是困扰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世界各国和学术界对反贫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反贫困活动进程。近年来所提出和实施的旅游PPT战略正是反贫困问题的重要探索尝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永莉;;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机制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4期
2 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游学刊;2006年10期
3 王铁;;网络对旅游的影响——从营销到供应链和贫困人口受益[J];旅游学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春;陈志永;;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民族村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2 肖琼;;民族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云南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3 袁明达;;基于PPT战略的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受益模式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科技和产业;2009年11期
4 李瑞;殷红梅;;近10年中国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5 穆彪;杨立美;周明蓉;;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6 笪玲;张述林;;都市近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策略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9年06期
7 谌莉;杨兆萍;陈学刚;刘旭玲;;喀纳斯图瓦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8 刘相军;杨桂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制度变迁机理研究——以梅里雪山雨崩藏族村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9 周艳艳;;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年23期
10 刘洪丽;;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春;;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耗散结构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基于社区参与的民族地乡村旅游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庾君芳;;产业转型背景下民族旅游社区参与维度及影响因子研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蕊;清江流域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李强;新农民:民族村寨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马艳霞;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修正与路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刘孝蓉;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6 袁智慧;海南省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7 王咏;社区居民感知视角下黄山风景区门户城镇旅游发展特征与机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周爱萍;贫困区域发展中的旅游扶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单邵伟;“农家乐”经营户经营模式及其决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罗琳;贵州乡村旅游的民族特色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英;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卉;车溪景区旅游扶贫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源财;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尚前浪;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增权路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贾彦松;生态脆弱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的社区共享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谭鲁飞;凤凰古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吴昱群;甘肃省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艳;关于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的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3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4 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J];规划师;2003年07期
5 苗红;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系统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吴忠军叶晔;民族社区旅游利益分配与居民参与有效性探讨——以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寨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10 任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118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1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