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的区域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的区域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摘要】: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从农业的生产、社会、文化、生态功能角度下选取与农业相关、体现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的23个指标,构建了区域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各地州为具体研究区,采取因子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进而对新疆13地州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排序,依据各地州开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发展思路。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61109)
【分类号】:F592;F320
【正文快照】: 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以农场和农村为主要活动场所,以田园观光、农庄度假和参与农事活动为主题的旅游活动[1-3]。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莹;对发展我国农业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4期
2 吕耀;;基于多维评价模型的农业多功能性价值评估[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3 宋玉军;;农业多功能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又一着力点[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3期
4 陈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多功能性与农民收入变化——基于长三角苏、浙、沪地区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11期
5 姚昆遗;发展农业旅游略议[J];旅游科学;2005年04期
6 王茗;喻晔;;生态农业旅游是我国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最佳模式[J];农村经济;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2 杨永刚;王凤丽;杨晓波;;农业经营模式改革——基于对运城市的调研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3 郁海金;;基于功能融合视角下的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4 彭璐;韦松林;;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5 王红;张松林;陈粉丽;李云彩;;“农家乐”开发经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6 赵珍;;我国经济增长中农业生产效率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7 黄婷;董召荣;姚佐文;张承祥;王瑞;聂刚;檀红艳;;推进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多功能农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8 周蕊;崔晋波;皮竟;彭文学;;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3期
9 赵志刚;谢小立;陈安磊;王凯荣;;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J];北方园艺;2011年11期
10 刘琳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背景下多功能农业发展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游碧竹;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西;;多功能性视角下的农业生态旅游及其时代意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章怡;;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及其产品类型分析[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邓蓉;;论农业的多功能性[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5 张丽;石涛;;芜湖生态农业旅游气候资源评估[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三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军华;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熊志平;福建省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丽华;城郊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瑶;农业认养旅游文化根源及主题设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原思敏;集中连片贫困区旅游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杨丽;重庆市农业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及营销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晓娟;大庆市农业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攀攀;福建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屈仁超;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朱家生;江苏省农业补贴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虹;张岩丽;刘英;;农业旅游节庆开发研究——以“泗水桃花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2 张巨勇;农业生产中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杨涛;;论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4 陈义彬;;经济欠发达山区农业旅游发展研究——以广东梅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5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6 梁世夫;姚惊波;;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改进[J];调研世界;2008年04期
7 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3期
8 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9 王莹;对发展我国农业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4期
10 余美珠,袁书琪;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及开发对策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蓬春;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孟秋莉;刘住;;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之比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彩霞;;关于发展辽宁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6年09期
4 吴相利;;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基本特征[J];商业时代;2006年28期
5 汤晓莉;严亮;;农业旅游国内研究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2期
6 辛媛媛;;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的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11期
7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8 刘敬禹;薛亚娟;易兰兰;;农业旅游问题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1期
9 吴耀宇;;江苏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玉堂;;国外农业旅游点滴[J];山东农机化;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玲;王捷二;;中国农业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初探[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2 田红;何佳梅;常勇;王晖;朱本利;宋鹏;;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3 胡锡凤;;居民对都市农业旅游的认知情况及消费意愿分析——基于中部大中型城市居民调查的实证研究[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焕成;任国柱;刘盛和;;发展农业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金霞;周慧秋;;农业旅游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6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李明贤;叶慧敏;;农业旅游带动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9 管立刚;;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应月芳;;金华新农村建设“魅力村庄”农业旅游开发初探[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宣;验收组与良种场共谋农业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李晓良;农业旅游铺就小康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门家禄 周凤文;辽宁交流农业旅游发展经验[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许杭军;以农业旅游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安徽记者站 李远峰;黄山农业旅游跨入新发展期[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王京传;开创农业旅游发展的新天地[N];中国旅游报;2005年
7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凌云茶山的农业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广安区站记者 雷胜堂;争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N];广安日报;2005年
9 邓放鸣 李缨 樊园芳;江口奋力冲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N];贵州日报;2005年
10 赖栋才;“农业旅游”需关注[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评价及仿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黄燕玲;基于旅游感知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阔;寿光市农业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关系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晖;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飞;三峡重庆库区农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程天矫;农业旅游的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琳;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润华;三峡库区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高艺嘉;晋中市农业旅游发展与地域结构优化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8 徐文俊;基于居民感知的农业旅游开发影响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张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旅游开发协调模式与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慧;农业旅游内生式发展模式探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8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5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