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旅游开发探析
本文关键词: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旅游开发探析
【摘要】: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具有科研、创新、生产、示范、推广、旅游等多种功能。在我国农业旅游正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园区如何在科技示范推广中与旅游无缝对接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旅游功能的开发,纷纷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与政策意见。在此背景下,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温州市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等相关的政策文件,文件中要求要充分发挥第一产业的旅游基础作用,深入整合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不断丰富休闲观光农业的内涵,建设一批具有山水田园特色的农业休闲园区,加快发展包括现代农业园旅游、农庄旅游、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旅游产品。瑞安是温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历史较为悠久,风景名胜古迹多,山、水、城、文、海旅游类型齐全。近年来,瑞安市政府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温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评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大了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基本形成了基地综合型、特色资源型、生态观光型、农业科普型等现代农业园区经营模式,兴建了一批集休闲、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深度发掘了现代农业园的旅游功能。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是一个集农业示范、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是温州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科技最新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本文在参考大量前人有关生态农业旅游、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企业访谈等多种途径,调研分析了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的园区构成、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及其旅游开发现状等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和SWOT分析等方法,提出了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旅游开发的建议与策略。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游客的基本属性和旅游属性,比较了游客对园区的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购物和旅游服务等的各个因子的满意度值,发现游客对门票价格、旅游景观、景区内交通及指示标识、旅游商品特色、人员服务态度等的满意度值较高,而对洗手间设施、安全应急设施、停车场地、景区及周边餐饮设施的满意度值较低。同时分析了游客对园区的满意度后续影响,发现七成以上游客对园区的旅游体验整体比较满意;八成以上游客的实际满意度与期望值比较达到了预期;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也在七成以上。应用SWOT分析法对温州瑞安雅林农业园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研究结论为:(1)优势:园区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良好,园区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园区的地理位置难以复制,地方政府重视现代农业园的建设与旅游开发;(2)劣势:园区投入运行起步较晚,客源主要来自本地,旅游季节性波动大,易受气候条件影响;(3)机会:全国农业旅游大发展带来的机遇,政府重视现代农业园旅游开发带来的机遇,游客对现代农业园旅游体验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产学研合作是现代农业园旅游发展的又一契机;(4)威胁:来自同行旅游产品的竞争,来自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竞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旅游发展的建议与策略:(1)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2)制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3)引进科技支撑力量,(4)加强宣传打造特色,(5)加强合作开发旅游,(6)改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7)提高人员服务质量。本论文研究结果对温州瑞安雅林现代农业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帮助作用,对指导温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旅游功能的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斌,赵新元;发展朝阳旅游,迎接旅游朝阳——我国学生旅游概况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0年04期
2 邓祝仁;教育与旅游的打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王g┦糠锰竅J];社会科学家;2002年02期
3 李月兰,赖富强;论情景化旅游[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11期
4 林茂;红色旅游热的冷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5 谢彦君;彭丹;;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J];旅游科学;2005年06期
6 杨玲;对当前科技旅游热的冷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伍海琳;;论旅游体验[J];经济师;2006年01期
8 谢彦君;谢中田;;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9 崔玲萍;;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年15期
10 李荣;周其楼;;浅议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鹰;生态文明与旅游价值观的重建(十)[N];江南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玲;酷讯:“旅游体验师”传递观察和感悟[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赵珊 邹雅筠;旅游体验师中国第一美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琼北旅游合作组织工作办公室 于济东;用文化提升琼北旅游软实力[N];海南日报;2012年
5 记者 冯涛;打造露营旅游新亮点[N];云南政协报;2013年
6 张凡;先旅游后付款,能行吗?[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白四座;唤起国民旅游意识是根本[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郑健阳;高端旅游:向强化体验发力[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孙敏;加强旅游培训 提升旅游体验[N];桂林日报;2013年
10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魏小安 记录整理 本报记者 沈仲亮;旅游研究与实践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洁;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蔚志红;山西省旅游购物体系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徐斌;旅游动机对旅游忠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徐凯睿;我国旅游公共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王静;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品牌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袁申梅;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内地游客赴港旅游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金程;游客情感的动态性及其变化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益印;黑龙江省林海雪原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霍丽娟;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朱新杰;产业融合背景下辽宁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96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9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