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我国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4 09:40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教育 户外专业人才 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正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以体育学科和本科培养层次为主,招生规模较小;社会需求规格与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在户外人才结构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知识要素和素质要素两方面差异明显;目标、内容、方法三个要素构成了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系统,这三个层面为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等。准确定位、优化内容、选择方法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户外运动教研室;
【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重点科学研究项目(CMA2013-A-A04)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4239)
【分类号】:G895-4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念的进步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户外运动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普通高等院校。目前,我国已开设户外运动类课程的高校近200所,而培养户外专业人才的高校仅有13所,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尚处于探索、形成过程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汉;蔡楚元;刘华荣;胡凯;周云;;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国荣;詹建国;高连峰;;我国现役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赵海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9期

3 陈向军;索凯峰;;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4 张光亚;;关于广东海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5 陈静;;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赵爽;郭敏;;高校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尹秀玲;温静;赵宝柱;戴维;包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优化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8 李磊;彭凯;;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8期

9 窦晓波;黄学良;胡敏强;;以“学习产出”理念制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S1期

10 孙晓云;张刚;杜云;刘东辉;梁国壮;韩建兵;;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实验区建设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舒;王大为;;对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在公安教育中发展的探索[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渠丽萍;;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新型人才[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3 胡敏强;黄学良;;“学习产出”理念在制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用探索[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孙晓云;张刚;杜云;刘东辉;梁国壮;韩建兵;;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实验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于建群;张强;孙裕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陈兰波;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年

9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赫忠慧;当代本科体育专业人才观和专业设置变革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海;对外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刘凇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林鑫;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成效及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刘华薇;民族双语背景下蒙语授课生的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菲;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杰;能力本位的高职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丹;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项立敏;刘晓伟;;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2 陈永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殷志栋;商宏林;孟梅;蔡丽萍;闫启文;;CBE在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应用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曾冬梅,黄国勋;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式[J];江苏高教;2002年03期

5 华雪玲;;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课程设置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6 刘杰;张红霞;;构建体育学类“大平台—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体育与科学;2006年04期

7 叶国雄,汤起宇;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的初步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87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287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