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旅游圈区域合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琼北旅游圈区域合作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逐渐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第一、第二产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文化、科技实力、国家形象等“软实力”越来越多的成为能够彰显国家实力的标志。旅游业是近些年服务业中新兴起的一项产业,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和改善,旅游这项活动慢慢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庭规划中,正因为如此,旅游业也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速阶段,越来越多的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动力。国家对旅游发展也相当重视,2009年底,《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从国家政策层面给予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但是,随着国内各地区旅游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海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十一五期间,在海南省政府主导下,海口市委市政府已经规划安排了环北部湾发展的部署,其中重点规划海口市等共8市县的琼北旅游圈的发展内容。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结构化访谈和调研数据分析,以琼北旅游圈为研究对象,研究琼北旅游圈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现状,探索阻碍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因素和困境,并有建设性的提出建议。结论显示,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必要的财政收入、差异化的发展特征、功能匹配的基础设施、对路的市场营销和传播、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标准化的旅游服务水平是目前琼北旅游发展的关键,这些因素为琼北旅游圈发展制定更加科学、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参考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借鉴,有效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宣群,胡绍华;建立大武汉旅游圈 促进武汉旅游业经济的发展[J];学习与实践;2005年04期
2 罗明义;;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 促进中国与南亚的旅游合作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1期
3 潘兆光;陈红玲;;旅游圈理论刍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2期
4 李永梅;;如何构建体现和谐内涵的环青海湖旅游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5 陆杨;俞小江;;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07期
6 李永梅;;如何构建体现和谐内涵的环青海湖旅游圈[J];经济师;2009年09期
7 阎友兵,李辉恒;关于旅游圈的理论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8 曹洪华;王荣成;李正;;单核型旅游圈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昆明—滇西北旅游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12期
9 赵忠奇;;建立“南太行”旅游圈的对策思考[J];河南科学;2013年12期
10 刘宁;我国西北旅游圈的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山;王铮;;旅游圈时空尺度规模的地理计算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5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吴跃东;向钒;常丹燕;;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吴跃东;向钒;;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牛智慧;;中原城市群旅游圈空间旅游资源配置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协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10 冯文;;对京津冀“体育旅游圈”发展的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沈;联手打造大旅游圈[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赵卉琴 涂亚娟;促成中山舰生态旅游圈[N];湖北日报;2008年
3 记者 潘少婷 通讯员 麻宣;打造15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圈[N];东莞日报;2013年
4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刘尚华 林芳;恩施融入大三峡旅游圈[N];湖北日报;2013年
5 记者 魏盼生;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环海湾”休闲旅游圈[N];汕头日报;2013年
6 姚启超;关岭:生态乡村“旅游圈”喜迎八方游客[N];贵州政协报;2014年
7 沈东坡 贾海丽;京津冀旅游圈呼唤合围[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8 卞文志;临沂科学规划旅游品牌 力争融入全省大旅游圈[N];中国工商报;2005年
9 刘桂珍;环沈阳旅游圈联手促销东南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山东全力建设红色旅游圈[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山;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龄;川南旅游圈的交通网络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少杰;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大西安旅游圈游客时空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妮娜;基于空间计量的旅游圈适度规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庄娇;区域合作建立“庐山旅游圈”的可行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周功梅;大都市旅游圈的空间错位与空间溢出[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宋颖洁;琼北旅游圈区域合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曹萍;济南都市旅游圈构建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传震;敦煌旅游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詹显华;江西省环鄱阳湖旅游圈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刘华婷;基于空间溢出模拟的旅游圈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22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2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