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场域的三维构造——一个人类学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场域的三维构造——一个人类学的视角 出处:《旅游科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布迪厄"场域理论"研究架构下,本文以福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场域为对象,透过对该场域时间、空间和阶层三维构造特征的分析,展现其文化资本和旅游情境的形成过程,在场域逻辑的探寻中呈现旅游场域的成型历程。
[Abstract]:......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引论:布迪厄“场域理论”架构下的文化旅游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及相关理论因其对文化场域运行逻辑及其内部行动主体互动规律的精辟论断而被引入到旅游研究,例如,宗晓莲(2002)认为,文化再生产理论可以解决对结构(文化)与行动(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光映炯(2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钧;;妈祖历代褒封考[J];神州;2006年01期
2 彭兆荣;东道主"与"游客":一种现代性悖论的危险——旅游人类学的一种诠释[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3 陈钧;;妈祖生地家世考[J];神州;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巍;;草原民俗: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J];前沿;2008年04期
2 王璐璐;;国内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理论综述[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马海寿;黄南同仁“六月会”的巫文化浅释[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4 纳尔逊·格雷本;金露;;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兴起[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5 赵春肖;;文化创意产业与青海民族文化旅游[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宋仕平;鄂西土家族跳丧习俗的文化意蕴[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朱卫;;宗教人类学个案性研究的力作——评《土族民间信仰解读——地方性信仰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8 李应斌;;论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以罗平多依村布依族节日文化变迁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刘影;张小山;;图腾的宗教性——解读迪尔凯姆的宗教社会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娟;;玄鸟图腾说质疑[J];求索;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薇;;民族旅游开发对当地手工艺文化的影响研究——以贵阳布依族镇山村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李莲;;全球化背景下佤族社会文化的变迁——魔巴与佤族传统文化[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8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9 朱武雄;;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以妈祖信仰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祝建霞;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婷婷;禾中之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唐仕军;q"土窑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静彩;云南旅游品牌的文化营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朱丽仙;妈祖神格化的路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金;湄洲岛旅游业前景辉煌[J];发展研究;1996年10期
2 梁金枝;;抓住机遇促大开发 发挥优势谋大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6期
3 陈超;吴臻霓;;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生命周期规律分异探讨[J];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苏永青,徐波,郑岚;妈祖美德传四海 湄洲祖地连两岸——闽澳津联合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综述[J];台声;2000年06期
5 陈少勇;发挥优势 加快步伐 把湄洲岛建成国际水平的旅游度假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4年Z2期
6 林长榕,古路;湄洲岛——“海上女神”的故乡[J];台声;2000年05期
7 宋全忠;;妈祖信仰在台湾[J];寻根;2007年04期
8 苏永青;;湄洲岛实施妈祖文化旅游工程[J];对外大传播;1996年11期
9 郑耀星;孙炜芳;;湄洲岛旅游发展调整思路[J];东南传播;2006年06期
10 吴红军;;海峡两岸情系妈祖庙[J];建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金琰;;莆田湄洲岛下山村春节的妈祖活动[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黄剑岚;;神缘文化与莆田旅游市场的开拓[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玉国;;试论福建海洋文化与海峡旅游区[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正基;金琰;;隔海相望 习俗相近——惠安崇武与莆田湄洲岛习俗比较[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5 黄顺力;;略论闽南妈祖信仰文化的特性及其意义[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袁书琪;;区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初探[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柴寿升;王刚;;中国渔业节庆开发研究[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郑耀星;周巧玲;杜凯;魏丹丹;;挖掘区域特色,打造中国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林树立;;弘扬比干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A];海南省社科类社团秘书长培训暨社团工作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济超;在湄洲岛感受妈祖文化[N];汕尾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朱金山 通讯员 方海峰 李少庭;妈祖圣地聚灵气[N];湄洲日报;2009年
3 陈建平 黄宗云;湄洲岛:妈祖文化走向世界[N];福建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吴伟锋 蔡美峰 记者 朱金山 通讯员 吴志;路更近 情更浓[N];湄洲日报;2010年
5 记者 吴伟锋 朱金山 蔡晨晖;华侨大学在湄洲岛设立妈祖文化研究基地[N];湄洲日报;2011年
6 庄永辉;打造名岛 促进旅游[N];湄洲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龚立仁;让海峡明珠更加璀璨[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立足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N];湄洲日报;2011年
9 徐向阳;旅游交流把妈祖文化提高到新层次[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李唐;积极推动朝圣旅游直航[N];湄洲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丽娟;福建省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凌晓明;基于民俗建筑文化的湄州岛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及景观构筑建议[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蔡加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下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4 高德兴;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河山;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胡荔香;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何巧华;资源型岛屿旅游安全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8 马帅;空间分离型的同源文化旅游地合作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陆;我国女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文亮;田横祭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8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