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先秦时期莲瓣造型流变及其含义

发布时间:2017-12-30 01:23

  本文关键词:先秦时期莲瓣造型流变及其含义 出处:《民族艺术》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 莲瓣造型 流变 含义


【摘要】:先秦莲瓣多见于铜壶器盖之上,起到捉手作用,其原型可能脱胎于宗周地区西周晚期的波曲纹,春秋早期受各地盛产莲瓣影响而定型。莲瓣器盖流行于春秋时期,春秋晚期开始,莲瓣器盖从铜壶扩展至铜豆,战国时期,扩展至铜鼎、仿铜陶壶、漆豆等。铸(塑)莲瓣造型器盖铜器的器主多为诸侯国卿大夫等上层贵族,莲瓣器盖的形成、流变,反映周贵族文化扩展和演变,无论是形态还是内涵,都与印度和印度初期佛教艺术没有联系。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汉晋佛像的考古发现与研究”(09BKG008) 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037)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2009年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汉唐墓葬美术中的佛教文化因素”(201015) 华东师范大学“985”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启动费(796334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9.4
【正文快照】: 郭沫若、丁山曾经指出,20世纪初河南新郑出土春秋时期莲鹤方壶的壶盖之上的莲瓣造型受到印度的影响①;本世纪初,张正明、院文清也认为,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莲瓣漆豆受到印度佛教艺术影响②。上述观点若能成立,将改写印度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时间,必须慎重加以考察。一、先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志国;;佛教偶像起源及其在贵霜朝的交流[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2 张正明,院文清;战国中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J];江汉论坛;2001年08期

3 邵学海;孔雀王朝不曾塑佛 东周楚国何来造像——《战国中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之献疑[J];江汉论坛;2002年06期

4 刘心健;刘自强;;山东苍山柞城遗址出土东汉铜器[J];文物;198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何志国;;论西南汉魏摇钱树的格套与商品化及其背景——兼谈巴蜀秦汉经商崇富传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何志国;;论西南与湖北早期佛像的关系[J];敦煌研究;2011年04期

3 胡彬彬;;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造像与佛教初始输入的别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吴小平;;汉代铜壶的类型学研究[J];考古学报;2007年01期

5 李白练;;通江东汉铜洗考[J];四川文物;2009年01期

6 邵学海;;楚文化研究的历史学考察——以楚文化现代价值研究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6期

7 张薇;王其超;张行言;;楚国荷文化探研[J];中国园林;2012年07期

8 李其霞;;论《庄子·至乐》所见佛教文化因子——兼谈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J];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年

2 王卉;汉代铜器铭文词语通释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旭;秦汉青铜容器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徐萃;唐代宝相花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孙秋实;中原民间偶像艺术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宫治昭,李静杰;近年来关于佛像起源问题的研究状况[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2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3 宫治昭,谢建明;佛像的起源和秣菟罗造像[J];东南文化;1992年05期

4 ;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J];考古学报;1982年01期

5 祝建华 ,汤池;曾侯墓漆画初探[J];美术研究;1980年02期

6 张增祺;战国至西汉时期滇池区域发现的西亚文物[J];思想战线;1982年02期

7 丁家元;邓启江;;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浩;从曾器看随史[J];江汉考古;1988年03期

2 李如森;先秦金属铸币研究刍议[J];史学集刊;1991年02期

3 王有鹏;试论先秦时期数代“蜀王”的时空坐标[J];四川文物;2002年04期

4 张玉霞;;试论我国先秦时期的丝织文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韩建业;;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人地关系特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文物鉴赏[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7 华觉明;;中西方失蜡法之同异——兼评“先秦不存在失蜡法”一说[J];考古;2010年04期

8 王增权;;试论先秦时期雷州与楚国的关系[J];岭南文史;1993年02期

9 吴土法;;先秦车舆说略[J];浙江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10 黄柏权;;先秦时期“武陵民族走廊”的民族格局[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卫红;刘群;;论先秦时期葬具表面的附饰品[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朱永刚;王立新;;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编年与谱系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夏雷鸣;;从OI卢文文书看鄯善国僧人的社会生活——兼谈晚唐至宋敦煌世俗佛教的发端[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天恩;;早期秦文化特征形成的初步考察[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5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井中伟;;川渝地区出土铜戈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周卫荣;;试论中国青铜货币的起源[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9 康柳硕;罗楚南;;甘肃先秦货币概论[A];甘肃省钱币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专辑[C];2001年

10 金申;;关于释迦的苦行像[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李学来;略论先秦时期的俑[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记者 殷珂 通讯员 陈峻峰 李景坤;大冶是先秦全国采冶中心[N];黄石日报;2009年

3 乃政;旗袍的流变[N];吉林日报;2000年

4 记者 王乐文;“秦砖汉瓦”可能张冠李戴[N];人民日报;2006年

5 邹海斌;铜鼓发现先秦时期手工作坊遗址群[N];宜春日报;2010年

6 姚江波;西周晚期明器簋[N];中国文物报;2007年

7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李桃元;我省首次发现铸造作坊遗址[N];湖北日报;2003年

8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朔知;中国的区域系统调查方法辨析[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蔡运章;虢硕父其人考辨[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霍潺;四川发现三星堆同期村落[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长立;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D];南京大学;2011年

2 井中伟;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贾莹;山西浮山桥北及乡宁内阳垣先秦时期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常娥;内蒙古长城地带先秦时期人类遗骸的DNA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石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欣;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敬雷;青海省西宁市陶家寨汉晋时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顾玉才;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战国时期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法军;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晓霆;先秦主要格斗兵器浅析[D];郑州大学;2006年

2 刘允东;先秦车马殉葬制度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黄蓓;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流变及文体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博;河北地区所见先秦时期有铭兵器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习朝;陕西地区先秦时期陶u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钟洪香;先秦时期岭南与长江中游的文化交流[D];云南大学;2010年

7 卢f ;论商代及西周“人虎母题”青铜器的内涵及流变[D];西北大学;2006年

8 田宇;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先秦时期古代居民性别、年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贾志斌;西周时期中原地区随葬乐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10 何佳;辽西地区先秦时期石质生产工具初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2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2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3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