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望果节的民俗变迁研究——以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加如村望果节为例
本文关键词:藏族望果节的民俗变迁研究——以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加如村望果节为例 出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望果节是西藏农区的重要节日,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文章以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加如村望果节的田野调查为依据,对藏族传统望果节与现代望果节的形式和内容分别作了阐述,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认为,现代藏族望果节呈现组织形式一体化、宗教仪式简化、活动形式多样化、餐饮娱乐现代化以及导向综合性等特点。
[Abstract]:Wangguo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in Tibetan agricultural areas, with a long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Kahrong Village Wangguo Festival in Dilong Deqing County, Lhasa City, Tibet. The forms and contents of Tibetan traditional wangguo festival and modern wangguo festival are expounded and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dern Tibetan wangguo festival presents the integration of organization form and the simplification of religious ceremony. Diversified forms of activities, dining and entertainment modern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guida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文学院;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中国节日志——藏族望果节”阶段性成果,项目号:JRZ2009033
【分类号】:K892.1
【正文快照】: 藏族有两个重要节日,即藏历新年和望果节。藏历新年在冬天,而望果节在夏天。这两大节日是藏族节日中形式最为多样、内容最为丰富,最为盛大的节日。望果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农区[1]。“望”在藏语中有田地、土地的意思,“果”意为转圈,“望果”就是绕着丰收在望的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维伟;巴底藏族原生态文化考察报告[J];西藏研究;2005年01期
2 与闻;中国藏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中国藏族文化发展趋向国际研讨会在奥斯陆召开[J];世界民族;1998年03期
3 仁真洛色;正确认识和对待藏族传统文化[J];中国藏学;2001年03期
4 才让措;宗者拉杰和他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2年03期
5 仁青卓玛;;小议藏族吉祥符号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6 吴野;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J];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7 赵心愚;;纳西文化与康巴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1期
8 温长路;;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健康话题[J];中医药文化;2007年06期
9 张凤霞;;端午节中的傩文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华子;一位外国教授和一位藏族学者眼里的藏族文化[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复兴;;唐代诗人眼中的长安“年”节风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成全民;;重视中国年节 完善中国年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晓时;;菜肴的民俗寓意[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贾军;卓丽环;;中国节庆的花俗文化[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6 李登全;;试论我国藏区的文化观问题[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徐发苍;;试论三江并流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高增元;;游走于行与无形之间——俞源村圆梦节分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宏贵;;全球化冲击下的民族文化仍有个性[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石茂明;;民族服饰·族裔身份·跨国主义——以跨国苗族HMONG人为例[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绍兴邋李保荣;掬滇池之水浇哀牢之花[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杨达军;双柏县文体局扶贫济困送温暖[N];楚雄日报(汉);2008年
3 记者 禹媚 通讯员 陈国庆;千册图书敬赠穗成村[N];中山日报;2009年
4 南焱;业余文艺团队从“打游击”到建基地[N];北京日报;2007年
5 赵昆;庙会文化其实不遥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6 陈鹤颜;给新场镇一个欢乐的理由[N];雅安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钟平;文化激活小山村[N];本溪日报;2010年
8 记者 袁丽霞;欢乐上九节 硗碛“吸金”上千万[N];雅安日报;2010年
9 李德民;春节的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陈圣来;节日:从文化伸向经济的无形之手[N];西藏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超艺;上海市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荣军;社火文化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3 孙敏;柳田国男日本人论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雯雯;近代南京岁时节日民俗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央倩;论藏族茶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张书俊;中国近代民俗变迁探析(1902-1911)[D];安徽大学;2010年
4 刘琪;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民俗变迁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0年
5 扎西白吉;论翻译对语言及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索南;文化继承与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王静梅;赵各庄民俗志—对“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实践与反思[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柴楠;中国民俗文化的宣泄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9 陈重;西藏和平解放后汉藏音乐、舞蹈文化交流[D];西藏大学;2008年
10 何仲禹;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56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