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区域市场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区域市场规划研究 出处:《商业时代》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类型、消费动机以及消费决策等消费行为方式,同时结合现代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相关程序和内容,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way of consumption planning, such as consumption types, consumption motives and consumption decisions, and explore the more effective regional tourism market plann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rocedures and contents of modern regional tourism market planning.
【作者单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旅游消费者行为基本模式一般而言,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体在收集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进行决策和在购买、享用、评估、处理旅游产品时的行为表现与相关活动。(一)旅游消费者类型纯观光型旅游者。这类旅游者一般自身的旅行资金相对较少并且缺乏一定的旅行经验,他们旅行的动机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欧永春;熊娟;;旅游规划方法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静;;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分类定位及设计元素的发掘[J];包装工程;2009年09期
2 林岚;许志晖;丁登山;;旅游者空间行为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3 张蓝姗;高峰;;浅议电视旅游节目生存策略[J];电视研究;2010年12期
4 蒋满元;;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高万辉;王兴中;;城市商娱场所“引力区”空间认知规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8年05期
6 陶盈科;吴成基;;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曹新向;;河南省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分析[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8 叶圣涛;;基于手段-目的视角的休闲、游憩和旅游的概念辨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9 谷雨;;在线旅游的发展与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J];河套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师彦锋;郝索;;西安旅游者决策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玲;赵妍;;基于Fishbein理性行为模型分析上海消费者美洲旅游行为影响因素[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柴海燕;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鲍小莉;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周文祥;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李锋;目的地旅游危机管理:机制、评估与控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亚军;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楚珊珊;游客空间行为影响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江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健;珠江三角洲居民旅游偏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宫丽娜;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层旅游动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高宏;基于生活形态的温泉旅游重游者消费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艳芳;基于游客认知的“阴影区”城市旅游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左薇薇;基于符号感知的上海都市旅游形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翁若琳(SaradchawanWongkaweepairoj);中泰旅游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述林;陆敏;;基于综合集成方法的旅游规划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艳娜;我国旅游规划内容综述[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吴忠军;文化人类学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枫,吴志宏,南林枝,王铁岭,张辉,乔玉霞,苑履兴;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1991年03期
2 林哲浩,魏霞,张守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延边地区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李永文,史本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3期
4 张生,彭华,张强;广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的初步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6 万先进,梁圣蓉;区域旅游竞争力初探——以湖北省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7 周俊满;;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区域旅游开发——以广西贺州市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8 谢正磊;韩顺法;管卫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9 李加军;;淮河流域安徽片区域旅游合作分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9期
10 舒小林;王爱忠;麻新华;;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初步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振之;张冠群;;区域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全域度假发展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宁奉菊;;关于旅游企业集群与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思考[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李永文;;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4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框架介绍[A];纪念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李陇堂;;宁夏“两沙一河”带区域旅游开发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书剑;;上海都市旅游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作用及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雷明德;;陕西省区域旅游初探[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9 李雪铭;邵学文;;自然环境和旅游经济相结合发展江苏区域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10 毛金风;杨莉;石玉;;消费者视角下区域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华淑蕊 通讯员 邢东方;创造和谐与合作的东亚旅游[N];长春日报;2005年
2 记者 卢南;共商区域旅游发展大计[N];渭南日报;2008年
3 上海松江区商旅委 李萌;区域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与措施[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范娟娟 林峰;第一主导产业与区域旅游运营[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记者胡芝蓉;我州黄河大峡谷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征求意见会召开[N];海南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宝迪;发挥文化独特性 实现区域旅游共赢[N];长春日报;2005年
7 陈伟国 雷晗;浙东区域旅游“显山露水”[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张齐 ;黔桂两地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协议[N];贵州日报;2005年
9 记者 叶征征;苏州大力推进区域旅游产业链进程[N];华东旅游报;2004年
10 记者 吴蓉;实现互利互惠双赢[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苏;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朱红红;旅游景区品牌延伸机制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瑛;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机制与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峰;成德绵区域旅游竞合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范秀宝;区域旅游整合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张秋娟;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竞合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廖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沈晓静;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俊;山东省沿海地区旅游业分工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8 祁洪玲;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柏文;国际区域旅游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探析——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为例[D];云南大学;2003年
10 冯晓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62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6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