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栖原西汉墓M25耳室土壤中金属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西凤栖原西汉墓M25耳室土壤中金属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出处:《敦煌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凤栖原 墓葬 考古发掘现场 金属元素 空间分布
【摘要】:张安世墓是一座王侯级别的大型墓葬群。为了解金属文物赋存的土壤中有关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以该墓群M25耳室为研究对象,采集考古发掘现场地面土壤,采用ICP-MS和便携式X荧光设备进行多金属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因腐蚀而迁移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随着距青铜器文物水平面距离的增加,Cu、Pb浓度衰减变化呈指数下降趋势,腐蚀范围可达7cm;从纵深分布上看,金属元素的扩散在2cm范围内。铁器的水平腐蚀范围为3-5cm,小于青铜器腐蚀范围。便携式X荧光分析结果与ICP-MS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对于Cu、Pb、Hg这类具有很好指示性的重金属元素,采用便携式X荧光分析可以为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的发掘提供文物埋藏信息。
[Abstract]:Zhang Anshi Tomb is a large tombs of Wang and Hou rank.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tal elements in the soil where metal relics exist, this study takes M25 ear chamber of the tomb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urface soil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ICP-MS and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equipment. The migration of metal elements in soil due to corrosion is in a limited r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horizontal plane of bronze relics, the attenuation of Cu _ (2 +) Pb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and the corrosion range can reach 7 cm. From the depth distribution, the diffusion of metal elements is in the range of 2cm and the horizontal corrosion range of iron is 3-5cm. The results of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ICP-MS analysis. Portable X-fluorescence analysis can provide burial information fo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文物移动实验室在考古发掘现场应用支撑研究”(2010BAK67B09)
【分类号】:X833;K878.8
【正文快照】: 1前言张安世墓群位于西安市南郊凤栖原。自2008年8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该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在对墓葬的位置、形制、规模及出土文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记载,断定该墓葬群属于西汉时期张安世家族墓群。张安世家族墓是目前唯一经过完整发掘的汉代“列侯”级别的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鸿范,周浩;青铜器文物腐蚀受损原因的研究[J];电化学;1999年03期
2 张瑛,蔡兰坤,顾小兰,祝鸿范,周浩;青铜文物锈体的组织结构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4期
3 傅丽英,陈中兴,蔡兰坤,祝鸿范,周浩;溶液pH值与氯离子对青铜腐蚀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00年07期
4 王菊琳,许淳淳;青铜在土壤中局部腐蚀过程的化学行为[J];化工学报;2004年07期
5 程德润,王丽琴,党高潮;环境对青铜文物锈蚀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5年02期
6 卿成实;彭秀红;徐波;杨海;张江苏;胡媛;钟炎良;穆小虎;王滔;;原生晕找矿法的研究进展[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7 程德润,,程波,陈举;古代某些青铜器的腐蚀和环境研究[J];考古与文物;1995年06期
8 黄允兰,林碧霞,王昌燧,李京华,铃木稔;古代铁器腐蚀产物的结构特征[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6年01期
9 周浩,祝鸿范,蔡兰坤;青铜器锈蚀结构组成及形态的比较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年03期
10 程德润;赵明仁;刘成;李红星;;古代青铜器“粉状锈”锈蚀机理新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剑虹;青铜腐蚀与埋藏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魏珍;不同地区埋藏环境土壤特征与出土青铜器锈蚀之间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星明;毕建洪;;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许淳淳,张玉忠;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青铜病的发展过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于凯,许淳淳;钼酸钠对铁质文物的缓蚀作用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凌雪;;一件西周青铜壶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张长桥,吴佑实,方梅仙,冷霞,吕伟,范崇政;青铜合金成分与合金的阳极行为[J];材料工程;1997年11期
6 王菊琳,许淳淳,吕国诚;三元青铜/环境界面上物质转移的化学行为[J];材料研究学报;2004年03期
7 李燕飞;苏伯民;范宇权;;离子色谱法在文物发掘现场及保护中的应用[J];敦煌研究;2008年06期
8 徐群杰;潘红涛;邓先钦;时士峰;李金光;;青铜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廖成伟;吴涛涛;李洋;张浪;陈官涛;潘春旭;;EBSD在古代遗存分析和器物制作技术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11年Z1期
10 张瑛,蔡兰坤,顾小兰,祝鸿范,周浩;青铜文物锈体的组织结构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万俐;徐飞;陈步荣;朱一帆;;青铜戈上泡锈(发锈)腐蚀形貌及其组成研究[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2 王蕙贞;宋迪生;李涛;董鲜艳;张艳群;刘麟;王存建;魏益寿;冯健;金普军;;铁器锈蚀机理及唐九成宫遗址出土铁器的抢救性保护研究[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许淳淳;何海平;;铁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岳丽杰;许淳淳;;铁器文物的脱氯技术[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冯绍彬;刘清;包祥;冯丽婷;;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机理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巍;几种金属在海水中阴极保护数值计算及瞬态激励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欧阳维真;沉于海底的铁器文物腐蚀机理与脱氯技术的基础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3 罗伟;纳米晶铜块体材料的制备和腐蚀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罗武干;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丽娟;文物保存微环境中基于QCM的DNPH和SSS修饰的聚苯胺系列传感器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周臣;常规水稳剂对铜合金HSn70-1B的腐蚀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岳丽杰;铁器文物脱氯研究与新型缓蚀脱氯清洗液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周剑虹;青铜腐蚀与埋藏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黄薇;陕西不同地区土壤埋藏环境与青铜器锈蚀特征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蔡静野;浅析青铜器展示的相关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涛;山东蓬莱出土古代青铜器的腐蚀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8 李涛;山东蓬莱出土古代青铜器的腐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魏珍;不同地区埋藏环境土壤特征与出土青铜器锈蚀之间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沈璐;青铜器粉状锈氧化封闭法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淳淳,张玉忠;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青铜病的发展过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辉;;发现西戎——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6期
3 张安富;影响钢铁大气腐蚀的因素[J];材料保护;1989年02期
4 杨群,王怡林;云南古铜镜激光拉曼光谱研究[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祝鸿范,周浩;青铜器文物腐蚀受损原因的研究[J];电化学;1999年03期
6 梁汉东,于春海,周强,李艳芳;钢铁厂平炉尘单颗粒物的二次离子质谱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3期
7 宋光铃,曹楚南,林海潮,史志明;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综述[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3年04期
8 李谋成,林海潮,曹楚南;湿度对钢铁材料在中性土壤中腐蚀行为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0年04期
9 何斌,孙成,韩恩厚,郭思琪;不同湿度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对碳钢腐蚀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3年01期
10 林乐耘,刘少峰,刘增才,徐杰;铜镍合金海水腐蚀的表面与界面特征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民,马慈光;原子吸收法测定北京地区大气飘尘中的金属元素[J];干旱环境监测;1988年03期
2 江霞;;金属中毒[J];工业安全与环保;1989年06期
3 杜一平,唐咏秋,邵济才,刘传锦,朱明华;空气-氩气冷却ICP-AES法测定渣油中金属元素[J];分析试验室;1992年01期
4 沙伟南,马洪涛,黄志荣,邵莹,王君;水和废水中多种金属元素ICP-AES通用测定方法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5年04期
5 如宝;金属元素与老年眼病[J];金属世界;1995年05期
6 林群;ICP-AES法同时测定水中锰、铁、铜、锌、银、镉、铅、铝的含量[J];福建分析测试;2003年03期
7 苗延林,刘晔;白酒中多种金属元素同时测定-ICP-AES法[J];酿酒;2004年04期
8 张红艳;王成;肖英;田新玲;帕尔哈提;;土壤中铅铬铜铁锌锰钙的测定[J];现代科学仪器;2006年01期
9 赵清华;李英姿;刘莉;赵立春;;微波消解技术与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J];给水排水;2006年06期
10 汪学英;方孙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蜂花粉中的13种金属元素[J];光谱实验室;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义;;唐代长安城周围墓葬区的分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蔚如意;李全安;李克杰;;AB_5贮氢合金多元合金化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李兴;卢海龙;陈永志;;沉积物中铁、锰、铜、钴、镍、锌的活动性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6)[C];1993年
4 王克;陈霞;崔永凯;;李沧区健康成人血中7种金属元素参考值调查[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5 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王洁洁;;气候舒适度对东部热点城市入境游客年内时空变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建国;吴大林;储云;;苏南周墓的一组报告[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7 苑春刚;刘松涛;尹连庆;何滨;江桂斌;;粉煤灰中金属元素的顺序提取形态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吴伟伟;刘卫;林俊;王广华;李燕;;上海市郊冬季灰霾天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粒径分布[A];第五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德才;张宏绪;;振荡酸浸提发样中5种金属元素的方法[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赵作权;;空间分布经济学研究综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秀君;邯郸发现古村落遗址和九座墓葬[N];河北日报;2003年
2 记者紫燕;我州6处文物将编制保护规划[N];伊犁日报(汉);2010年
3 宋贵生 张粉兰;河南内黄发现南北朝墓葬[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张晓铮 郭济桥 樊书海 任雪岩;河北大学紫园生活区发现一批明清墓葬[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记者杨磊;涪陵出土墓葬疑为巴国王陵[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刘慧;遂昌好川文化遗址发现平民墓葬[N];浙江日报;2004年
7 齐大任;江宁“六朝第一大墓”令人期待[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朱凯;幕府山余脉又现南朝贵族墓[N];南京日报;2008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正海 陶四海 本报记者 帅勇;生态殡葬,南京渐行渐近[N];南京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李天然;大连考古队发掘多座汉代墓葬[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尧亭;晋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宋江宁;区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梁淑轩;环境和生物体金属元素的痕量分析及形态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4 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陈畅;岱海地区战国时期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照丽;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及低压离子色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肖新峰;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6年
8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孙立武;基于3S草原土壤厚度空间分布与草原退化程度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钧平;余家河东周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2 金君利;两河流域欧贝德文化时期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明星;宋代仿木构墓葬形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涛;隋唐两京地区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蜀蕾;十国墓葬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安立环;激进政治经济学派述评[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晓辉;北方地区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D];吉林大学;2004年
9 盛之翰;关中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成;东周时期葬用马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6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7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