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之胡化现象
本文关键词: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之胡化现象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又一高峰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现象,史家往往较注重胡族的汉化过程,而忽略在民族融合中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胡化现象。本文力图从婚姻角度来分析民族融合中的汉族胡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当然这些最终都将归属于民族融合这一个大的潮流中,且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bstract]:The period of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s another peak perio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ncient nationalities in China. Historian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n process of Hu nationality in this period.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ethnic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riage and its causes. Of course, these will eventually belong to the great trend of ethnic integration, and have a great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分类号】:K892.22
【正文快照】: 一、“胡化”的概念及其与“汉化”的关系“胡化”这一史学理念提出较早且盛行一时。早在1940年,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就胡化、汉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胡化、汉化问题实际上是胡汉文化的对立,判别胡人和汉人是以所受文化,而不以种族和血统为依据。其后,1942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谢宝富;北朝魏、齐、周宗室女性的通婚关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黄富源;陈寅恪唐初关陇集团说新解[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1期
4 段塔丽;北朝至隋唐时期女性参政现象透视[J];江海学刊;2001年05期
5 柏贵喜;;北朝胡人贵族门第婚中的胡汉通婚[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6 李聪,赵志坚;魏晋南朝妇女婚姻散论[J];齐鲁学刊;1997年05期
7 赵志坚;魏晋南北朝妇女再婚考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张云华;;论北朝妇女的妒悍风气[J];史学集刊;2008年06期
9 李文才;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研究──以上层社会妇女为中心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5期
10 高凯;从性比例失调看北魏时期拓跋鲜卑与汉族的民族融合[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凤兰;;徐之才[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路;潘岳辞赋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德芳;北朝民歌的社会风俗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05期
2 唐长孺;读《颜氏家训·后娶篇》论南北嫡庶身分的差异[J];历史研究;1994年01期
3 宿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一[J];文物;1977年05期
4 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J];文史哲;2000年02期
5 葛晓音;论初唐的女性专权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英;论民族关系[J];江汉论坛;1960年03期
2 古非;;农耕与游牧——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中文化二元对峙矛盾的格局[J];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01期
3 王雷;;从《敕勒歌》看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4期
4 李鹏程;中华文化中的民族观念[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白昌红;;历史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大同婆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高翔,,刘凤云;论古代中国北方的农耕与游牧──对两种文化关系及发展趋向的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7 何俊峰;;关于鄂伦春民族聚居区民族融合问题的探讨[J];黑河学刊;1988年02期
8 萧平汉;;论民族战争在民族融合中的历史作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际洲;;略论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的分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孙淼;民族融合与周秦文化的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重光;;客家文化中的闽越文化因子[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守玉;;永定河文化的概念精髓精神初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向华 实习生 刘华;“非物”:血脉中的文化基因[N];四川日报;2006年
2 陈力丹;谈谈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N];学习时报;2007年
3 李睿R
本文编号:1377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7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