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聚会与宴飨——人类旅游活动起源新探

发布时间:2018-01-06 12:08

  本文关键词:聚会与宴飨——人类旅游活动起源新探 出处:《旅游科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起源 原始部落 聚会 宴飨


【摘要】: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闲娱乐诉求及相应的活动,而且会经常举行以聚会为主要形式、以宴飨为标志性内容的部落联欢、仪式、祭祀、庆典等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在时间、空间、内容还是活动特征上,都更加接近今天所定义的"旅游"的概念。由此形成本文关于旅游起源的一种新判断,即"聚会起源说"。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business travel is widely sprea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archaeology, anthropology and ethnography show that human tourism activities have been an unsolved topic in tourism research. The budding of human tourism activities should take place in the matrilineal clan society, when mankind had not only produced the primitive aesthetic, communication,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demands and corresponding activities. And will often hold the main form of gathering, banquet as the symbol of tribal celebration, ceremony, sacrifice, celebrat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whether in time, space, content or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Both of them are closer to the concept of "tourism" as defined today, thus forming a new judgment on the origin of tourism in this paper, that is, "the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gathering".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和旅游业的本体论研究”(12BGL072)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1“商旅起源说”质疑人类旅游活动起源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旅游学领域的“冷门”,至今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目前“商旅起源说”流传较广,认为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劳动剩余物之后的商品交换活动是人类旅游活动的源头。如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1985)提出,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成纪;;中国远古美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沈春花;;《小镇畸人》:再现原始社会生活图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4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雷文彪;;论维柯《新科学》中的“诗性逻辑”之“逻辑”[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李川;;犯罪学视角的腐败行为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战学成;;籍礼与《诗经》农事诗的礼乐内涵[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9 高其才;;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10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顾乃忠;;文化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评《甲申文化宣言》的文化多元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7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10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t,

本文编号:1387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87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