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南京博物院藏彭山陶座佛像考

发布时间:2018-01-08 05:15

  本文关键词:南京博物院藏彭山陶座佛像考 出处:《东南文化》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彭山陶座佛像 东汉晚期 犍陀罗艺术 秣菟罗艺术


【摘要】:现藏南京博物院的彭山佛像是首见于陶座的佛像,其座并非摇钱树座,过去研究对该佛像的引用和描述错误甚多。其年代应为东汉晚期,而非蜀汉。彭山佛像图像志来源融合了犍陀罗和秣菟罗特征,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日本早期佛像的图像志产生了影响。
[Abstract]:The Tibetan Museum of Nanjing Pengshan Buddha is first seen in a pottery statue of Buddha, the seat is not shaking Qian Shu, past research reference to the Buddha and description is incorrect. It should be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rather than the Pengshan Buddha iconography. The source of fusion of Gandhara and Mathura features, and produced effect 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the early Japanese Buddha iconograph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汉晋佛像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批准号:09BKG008) 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批准号:12ZS037) 华东师范大学“985”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启动费(项目号:79633402)资助
【分类号】:K879.3
【正文快照】: 彭山陶座佛像是最早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国早期佛像,由于它的学术价值很高,在涉及中国佛教艺术起源和早期佛教艺术的研究中经常被引用。但是,过去的研究对这尊佛像的引用和描述错误甚多,对其年代判断也存在分歧,有关它的图像志源流众说纷纭,关于它与以后佛像的关系,也涉及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国;;试论河南孟津出土“老子浮屠镜”的年代以及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2006年01期

2 何志国;;佛教偶像起源及其在贵霜朝的交流[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3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4 唐长寿;四川早期佛教遗物辨识[J];东南文化;1991年05期

5 ;洛阳孟津三十里铺西晋墓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3年01期

6 何志国;;印度佛像初传中国的阶段性与各阶段的传承性[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杨泓;;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J];考古;1963年06期

8 王仲殊;;关于日本的三角缘佛兽镜——答西田守夫先生[J];考古;1982年06期

9 罗二虎;;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88年02期

10 何志国;李莎;;从昭通东汉佛像看中国早期佛像的来源[J];民族艺术;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宇;;从汉画像砖石上寻访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张勃;汉传佛教建筑礼拜空间源流概述[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侯艳;;魏晋到隋唐佛像背光创作流变述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陈芳;;浅析汉晋时期汉文化对南中地区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龙显昭;;巴蜀佛教的传播、发展及其动因试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龙红;王玲娟;;论中国石窟艺术的设计意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龙红;;静穆中的伟大——论大足石刻艺术人体美的含蓄表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周克林;;钱树出土分布与早期天师道活动地域之关系[J];长江论坛;2011年01期

9 沈一萍;;绍兴石窟造像研究[J];东方博物;2008年02期

10 崇秀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释读[J];敦煌学辑刊;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森;;渴望生命的图式——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之一[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长寿;;彭山油房沟画像崖墓兼论彭山崖墓门区画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金桂莲;曾宪波;;汉画中的技巧动作研究[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志国;;孔望山佛像与佛神模式[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欲晓;孙怡村;;浅析蟾蜍汉画像的神性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繁模;;巴蜀汉画像仙人图式的初步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中锋;;汉代文化核心区中的羽人形象[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武利华;;汉代装饰墓室的“墓室祠堂”及其意义——以河南、四川汉代装饰墓葬为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马怡;;汉画像中的两幅“奉谒”图——东平后屯汉墓壁画、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唐代佛教人物画创作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岩;汉画“孔子见老子”的资源和制作[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燕;汉代艺术中的仙山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杨晓东;建·境——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建筑设计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毛天蔚;澳门壁画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价值—东望洋雪地殿壁画的装饰表现手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雁宇;商周秦汉葬日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杜羽;宋版书插图演变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李江伟;汉画像石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琳;辽代璎珞佩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清;浅析魂瓶与古代灵魂敬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宿白;“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新发现的大同云岗石窟寺历史材料的初步整理[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6年01期

2 温玉成;公元1至3世纪中国的仙佛模式[J];敦煌研究;1999年01期

3 宫治昭,李静杰;近年来关于佛像起源问题的研究状况[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4 熊海堂;试论六朝武昌城的兴衰[J];东南文化;1986年02期

5 李刚;从汉晋胡俑看东南地区胡人、佛教之早期史[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6 唐长寿;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年代新探[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7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续)[J];东南文化;1990年03期

8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9 宫治昭,谢建明;佛像的起源和秣菟罗造像[J];东南文化;1992年05期

10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以汉晋考古材料为中心[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学仁;犍陀罗艺术与佛像的产生[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2 沙拉特·古玛尔 ,袁音;犍陀罗(希腊—佛教式)的雕刻[J];美术;1956年11期

3 林染;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J];丝绸之路;1995年06期

4 李尔山;;从犍陀罗到云冈[J];文明;2006年06期

5 耿剑;犍陀罗佛传浮雕与克孜尔佛传壁画部分图像比较[J];民族艺术;2005年03期

6 沈爱凤;;晚期犍陀罗艺术的几种佛像样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1期

7 陈晓露;;从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J];西域研究;2006年04期

8 鲁粲;;西域凹凸画法的源流及其对中原绘画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4期

9 徐玲;;犍陀罗佛教美术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年18期

10 耿剑;;克孜尔佛传遗迹与犍陀罗关系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镛;;东西方艺术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晓露;从楼兰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王春立;永远开放的中国美术[N];北京商报;2008年

3 姜伯勤;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本报新闻版副主编 于东辉;被“斩首”的佛陀[N];中国经营报;2007年

5 王春立;永远开放的中国美术[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冯远;历史的回声[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藏族金属雕铸艺术[N];西藏日报;2001年

8 姚启星;图书架起友谊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记者 喻菲 温新年;阿发现千年地下古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瑟;库木吐喇千佛洞保护带来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己祥;论米兰佛寺“有翼天使”壁画的起源[D];兰州大学;2013年

2 刘派佐;南北朝时期衣褶造型的承与变[D];渤海大学;2013年

3 褚丽;释迦牟尼佛像造型特征的比较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4 王媛;云冈石窟第9、第10窟窟前立柱形制考[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蕴锦;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颖;浅谈敦煌石窟壁画的艺术魅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昀;龟兹壁画中的飞天和天宫伎乐造型初探[D];苏州大学;2012年

8 赵芳超;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胥巍;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温文;佛像背光探源[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395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95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