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敦煌唐代的文殊菩萨图像试析

发布时间:2018-01-09 13:17

  本文关键词:敦煌唐代的文殊菩萨图像试析 出处:《敦煌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殊菩萨 法华经变 昆仑奴 五台山 于阗王 善财童子


【摘要】:透过对现存敦煌文殊作品的观察,考量其所在位置,归纳作品构成形式与图像元素的发展概况。初唐时,除第220窟外,都见有法华经变作品,说明与法华经关系较密切。盛唐时,狮子图像与初唐一样是最明确的特征,也见有一组后来常见的大菩萨与俗装众随侍以及昆仑奴,但未形成固定模式。昆仑奴的出现,说明佛教造像除以佛经为文本外,亦纳入社会流行的题材。中唐时,与法华经变同时出现的情形减少,见有五台山图的文殊或在背景中加入更多山水云彩表现,应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关。晚唐时,无论其所在位置或作品组合要素,皆延续中唐发展。五代宋时,增加于阗王驾狮子与善财童子,或佛陀波利与大圣老人的形象。依敦煌写本资料,可知是与中原往来密切有关。
[Abstract]: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xisting works of Manjusri in Dunhuang, the location of the works is consider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osition and image elements of the works is summarized.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except for Grottoes 220, there were all the works of the Fahwa Classic change.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he lion image was the clearest feature a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nd there was a group of later great Bodhisattvas and vulgar minions, as well as Kunlun slaves. But there was no fixed pattern. The appearance of Kunlun Nu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as the text, it also included popular themes. In the middle of the Tang Dynasty, there were fewer cases that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change of the Fa Hua Classic. We can see that the Manjusri of Wutai Mountain or more landscape and cloud performance in the background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belief of Manjusri in Wutai Mountain.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regardless of its location or composition elements, it continu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Increase the image of the king of Khotan driving lion and good fortune boy, or Buddha Polly and the old man of great saint. According to the Dunhuang book, it can be seen tha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entral Plains.
【作者单位】: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
【分类号】:K879.21
【正文快照】: 文殊师利菩萨,梵名称为Manju rī,也写成文殊尸利、曼殊尸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或略作文殊、濡首、溥首,或译成妙吉祥、妙德,也称妙音,又名文殊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师利童真、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等等[1],其中以文殊师利菩萨的称谓最为世人所熟悉。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荣新江;敦煌文献和绘画反映的五代宋初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文化交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巴桑旺堆;藏文文献中的若干古于阗史料[J];敦煌学辑刊;1986年01期

3 赵声良;;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研究[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4 沙武田;敦煌P.4049“新样文殊”画稿及相关问题研究[J];敦煌研究;2005年03期

5 孙修身;中国新样文殊与日本文殊三尊五尊像之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1996年01期

6 荣新江;;从敦煌的五台山绘画和文献看五代宋初中原与河西于阗间的文化交往[J];文博;1987年04期

7 李秀兰;卢桂兰;;唐裴氏小娘子墓出土文物[J];文博;1993年01期

8 杜葆仁;;从西安唐墓出土的非洲黑人陶俑谈起[J];文物;1979年06期

9 林梅村;;藏文古籍所述于阗王谱系迄始年代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彭艳芬;齐春梅;;论契丹辽朝统治前期的中原政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彭艳芬;窦文良;;辽太祖封长子倍为人皇王之意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广达 ,荣新江;有关西州回鹘的一篇敦煌汉文文献——S6551讲经文的历史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陈楠;;五台山与藏传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五台山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4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李军;;晚唐五代伊州相关史事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沙武田;;敦煌“新样文殊”画稿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束锡红;;伯希和与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10 朱悦梅;杨富学;;甘州回鹘与丝绸之路[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秀洪;五代乡情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志勇;五代科举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海军;志磐<佛祖统纪>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厉复超;隋唐时期淫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文敏;《水浒传》镜像中的高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陶俊杰;唐代公厨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志伟;辽代华严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马伊笑;李柏与《太白山人槲叶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徐凌;中原地区五代墓葬的分期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新江;敦煌文献和绘画反映的五代宋初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文化交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赵声良;;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研究[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3 孙毅华;;莫高窟内中心佛坛原貌探讨[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4 沙武田,赵晓星;旧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的太子[J];敦煌研究;2003年04期

5 孙修身;中国新样文殊与日本文殊三尊五尊像之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1996年01期

6 孙修身;四川地区文殊菩萨信仰述论[J];敦煌研究;1997年04期

7 白化文;;敦煌汉文遗书中雕版印刷资料综述[J];大学图书馆通讯;1987年03期

8 荣新江;;从敦煌的五台山绘画和文献看五代宋初中原与河西于阗间的文化交往[J];文博;1987年04期

9 宿白;;敦煌莫高窟中的“五台山图”[J];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05期

10 关友惠;施娉婷;段文杰;;莫高窟第220窟新发现的复壁壁画[J];文物;197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扬炯;唐代五台山佛教掠影——园仁《行记》初探(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何冰凌;;三危佛光 莫高窟[J];中国测绘;2006年03期

3 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画内容考释(八)[J];敦煌研究;1988年01期

4 荣新江;敦煌文献和绘画反映的五代宋初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文化交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5 小山满 ,袁林;敦煌第六十一窟《五台山图》研究[J];敦煌学辑刊;1990年01期

6 王进玉;;敦煌文物中的农史资料[J];古今农业;1991年02期

7 赵声良;;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研究[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8 田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五台山圣境全图》略述[J];五台山研究;2008年02期

9 崔正森;;《敦煌石窟〈五台山图〉研究》内容简介[J];五台山研究;2010年01期

10 赵声良;成都南朝浮雕弥勒经变与法华经变考论[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家鹏;;清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2 郑炳林;;敦煌写本《往五台山行记》与敦煌地区巡礼五台山活动[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3 荣新江;;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首领[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4 杨森;;漫谈西夏家具[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宾头卢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6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五台山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7 沙武田;;敦煌“新样文殊”画稿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席殿晋;《敦煌石窟〈五台山图〉研究》出版[N];山西日报;2010年

2 山西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高级编辑 席殿晋;推动五台山研究的纵深发展[N];山西日报;2010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洪崇恩;敦煌走过百年[N];文汇报;2000年

4 史建;重温梁思成发现佛光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张裕;“数字敦煌”:不进窟,看壁画[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元林;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杨鸿蛟;11至14世纪夏鲁寺般若佛母殿绘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俊叶;敦煌莫高窟第454窟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贾璞;造型与象征[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次仁卓玛;乃囊寺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张雁;岩山寺壁画风格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何旭佳;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林硕;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构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1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01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