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同质性节日的功能对比
本文关键词:中西同质性节日的功能对比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和西方的部分节日具有同质性,中西同质性节日多具有相似功能,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维持社会稳定、传承人文精神、传承传统文化、体现文化包容。节日的滋生与文化的土壤密不可分,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节日具有重要的族群认同社会功能、心理制衡功能。节日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在新时代语境下需要得到保护。
[Abstract]:Some festivals in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homogeneity, and most of them have similar functions,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four aspects: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inheriting humanistic spirit and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Reflecting cultural tolerance, the breeding of festivals and the soil of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resulting in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s. Festivals have an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 of ethnic identity. As a symbo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estivals need to be protec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青年研究项目(BWSK2013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Y088)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CGA12100)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项目(PHR201108319)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BG125YB012) 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2012SKL027)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JGB1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标课题(CIRP13020099)
【分类号】:K891
【正文快照】: 一、研究综述与研究对象(一)关于“节日”内涵过节是人们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日作为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的时空,它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集中展现了人们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丹;;从中西方节日对比中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李想;;中、西方文化特点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蔡梦寥;;民间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J];高职论丛;2009年03期
5 金毅;浅析民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04期
6 张祖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基于端午节的源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基于洁净观的藏族居住空间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4 白欲晓;;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贾名党;;对当前安徽农村女性群体宗教信仰问题的文化学思考——以巢湖市李庄村、吴山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杨文澜;;从《早熟》和《朱诺》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8 秦开凤;;论黄帝祭祀的政治文化功能——以现存公祭黄帝陵之祭文为分析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族群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寸悟;;中国美学思想发生研究——西周审美思想论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有洪;杨希;李兰枝;;高校留学生安全问题对策研究[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2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黄文;;格萨尔英雄史诗与康区旅游发展探析[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6 陈楠楠;;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7 金蕊;;社会建构与自我调适:回族开斋节意义探析——以新疆乌昌地区回族社区为个案[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8 蒋亚隆;;在线群体中的社会动员模式探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9 郑向春;;断裂的生态观——一个普米族村落生态问题的人类学研究[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卓娜;草原“圣”会——呼伦贝尔地区甘珠尔庙宗教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静;幼儿传统节庆文化教育的价值与途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生;从《失乐园》看弥尔顿的宗教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桢,杨津津;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5期
3 任志强;;韩国端午“申遗”成功警示录——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J];广西党史;2006年02期
4 程颜;探析西方文化的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张三夕;论东方文化的含义与亚洲视角的建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邸小霞;王运芳;;东西方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民族个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胡焕龙,王达敏;文化模式视野中的中西文化比较——评刘承华先生《文化与人格》[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赵东玉;端午龙舟竞渡民俗的文化选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萧放;;北京端午礼俗与城市节日特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刘金;杜文轩;;中韩申遗之争对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以端午节和江陵祭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晏波;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人达;;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宗教要素[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2 董宜彦;;论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理论;2011年13期
3 陈敏芳;;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与作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01期
4 刘焱;胡蓓蓓;;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途径初探[J];经济师;2007年07期
5 周兴茂;;当前人类学片的选题重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7 袁士迎;;守护民族传统理念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兼评高有鹏《文化现象的兼容情感》的学术价值[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迟燕琼;;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9 王敏;;唤醒节日文化的民族记忆——访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J];文化月刊;2009年12期
10 陈华文;;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申报制度[J];民俗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晓波;;留存地方文化记忆——也谈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永金;信国洋;;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战略重点“闪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唐思京;;论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苑焕乔;;文化生态视野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以京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8 John Hurd;;在发展的时代保护建筑、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刘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保护——以浙江省西塘古镇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高卫华;黄迎新;;湖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传播的现状——2010年“湖北民族文化传播”暑期调研报告[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子雷;亚洲文化的世界角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中医科学院 柳长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能为我们带来什么[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宗和;非遗保护 重新发现手的价值[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郑立华;明曲申遗可行否[N];中国商报;2009年
5 张健;非遗保护三个断想[N];贵州民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杨兆敏;留住民族记忆 守望精神家园[N];工人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邵岭;“请不要神化‘金色大厅’”[N];文汇报;2009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音乐研究所所长、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田青;我们拥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吗[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记者 苏雄锋;漳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炉[N];闽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开创“宁波模式”[N];宁波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俊美;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8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Y
本文编号:1435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3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