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保护视角下传统村落旅游功能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景观保护视角下传统村落旅游功能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5年
文化景观保护视角下传统村落旅游功能发展研究
管理
【摘要】:随着国家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新阶段的新要求。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推动传统村落旅游功能发展,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和旅游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在旅游发展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产品单一以及定位不清。同时,不合理的旅游发展也会对文化景观造成破坏。在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和旅游发展这两方面,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研究不多。本文试图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从文化景观保护的视角出发,研究传统村落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旅游。论文的前半部分探讨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保护内容、保护思路和保护措施。首先,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类,其中人文景观进一步细分为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其次,根据构成要素的特点,强调对原真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延续性四个方面的保护内容;再次,从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政治五个角度,提出经济活化、品质提升、文化自觉、社会监督和法律保护五条总体保护思路;最后,结合保护思路,提出落实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评价保护体系、提高利用技术方法、强化濒危预警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归属和加强多方保护合作。论文的后半部分在保护文化景观的视角下,探讨了传统村落发展旅游的原则、旅游利用的模式、功能培育的方向和规划设计的要点。首先,总结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特征,并借鉴国家标准,建立相应的资源价值评价体系,设立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准入门槛;其次,在总结村民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经营、企业租赁经营和政府投资经营四种旅游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传统村落的本底条件,提出要合理选择起步阶段的经营主体,并逐步向成熟的PPP模式过渡;再次,针对传统村落的资源禀赋特征,提出在观光游览、人文体验和接待服务三大功能中重点培育差异化的旅游主导功能;最后,结合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和青海坎布拉景区周边村落的案例,以文化景观保护为前提,浅析传统村落在山水田园、村落肌理、街巷组团和建筑单体四个层面,旅游规划具体的控制原则和设计方法。论文在结尾部分指出,如果传统村落在文化景观保护和旅游发展两方面要有所突破,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体系、加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投资动力、丰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旅游功能利用方式以及制定传统村落旅游规划的设计技术规范等等。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协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TU982.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年06期
2 陈腊娇;冯利华;沈红;孙立峰;;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金华市诸葛八卦村和郭洞村实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4期
3 郑杨;周志斌;朱莎;;近5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J];经济地理;1995年02期
5 姚国荣,陆林,章德辉;古村落开发与旅游运营机制研究─以安徽省黟县宏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燕华;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探讨[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2 尚芳;产业转型背景下灵水村村落空间形态与功能转变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赵瑞;乡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专项法规的可能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兴儒;;阿坝州生态旅游发展刍议[J];阿坝科技;2006年01期
2 李会云;再论旅游产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章尚正;跨市域旅游开发的必然趋势与联动机制——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吴运法;;合肥玫瑰绅城小区的空间形态设计——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的抽象继承[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彭茜;程锐;;类型学下的传统徽州民居解析[J];安徽建筑;2008年02期
7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8 孟明浩;顾晓艳;;乡村旅游休闲化发展趋势分析——以浙江兰溪市诸葛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9 胡希军;赵晓英;刘玉桥;陈存友;;传统农村文化景观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10 谢震林;谢珂;;浅析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的艺术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钱益旺;;皖南南屏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闾海;;村落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以江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苗长虹;武前波;杜李;张丽君;席升阳;高延军;蒋冰华;方相林;乔家君;赵玉明;吴殿廷;刘嘉俊;;第十章 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徐克帅;蒋盈;;古村落老年居民环境感知的历时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白伟岚;姜坤;李金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原真性保护——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汪应曼;;海南户外旅游市场发展之我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肖琼;刘兴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中的激励研究[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9 孙九霞;;遇龙河景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10 孙九霞;;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龚敏;近代旅馆业发展研究(1912-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尹新哲;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系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海锋;村落武术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罗俊;浙江丘陵地区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韩宁;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郑绍芬;南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书星;广东省入境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吕敏;九江市旅游商品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武昌;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形态解析与构建[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宗友;;论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及学术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黄红星;罗仕伟;张志勤;;乡村旅游中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4 刘涛;徐福英;;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胡巍;赵玲玲;;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6 卢松,杨钊,陆林,梁栋栋,王咏,王莉;西递国内游客特征、旅游动机及旅游效果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卢松,陆林,凌善金;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刘沛林;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10 江五七,陈豫;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志伟 李顺乾;[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年
2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罗瑜斌;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郭文萍;潍坊新农村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石淑丽;梁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共生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莉;农业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书勤;建筑学视野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及保护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胡月萍;传统城镇街巷空间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7 苏晓静;街道本意的回归[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谢力;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西方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9 刘征;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中国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10 曹国新;文化古村落:一类独立的旅游资源[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安荣;马琦伟;;传统村落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11期
2 房志腾;李兵营;;村落发展的历史启发及现实思考[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邓春凤;刘宝成;;乡土重建——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J];小城镇建设;2009年07期
4 李益长;;福建闽东畲族村落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21期
5 曹迎春;张玉坤;;“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及分布探析[J];建筑学报;2013年12期
6 刘华;;如何让传统村落真正“活”下去[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4年02期
7 彭泺;;四部门联合下发指导意见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J];建筑设计管理;2014年05期
8 柯善北;;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解读[J];中华建设;2014年07期
9 邓春凤;黄耀志;冯兵;;基于传承传统村落精神的新农村建设思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秦健;陈小慈;张纵;;黎族传统村落形态与住居形式研究[J];广东园林;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重义;;当前村落旅游对保护村落文化潜在的问题[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玉;周俭;林森;;关于“社区参与”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3 赵飞华;蔡云超;俞宸亭;王丽敏;;杭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施建议——以富阳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4 田家兴;;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与发展探索研究——以昆明市传统村落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5 段德罡;黄梅;;纳西族传统村落保护研究进展及建议[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6 何重义;;中国古村—引言[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7 张守玉;刘德泉;;村落文化调查的实践与思考[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8 张从军;;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刍议[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一新;;浅淡传统村落中的“圳”[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李昆雄;严富艳;王治;;基于文化线路视角的近郊历史村落文化保护初探——以云南省安宁市禄脿村历史村落保护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晓斌(作者单位:金东区曹宅镇文化站);[N];金华日报;2005年
2 夏国茂;[N];楚雄日报(汉);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宝锋;[N];辽宁日报;2007年
4 袍江新区马山镇党委 高柏雄;[N];绍兴日报;2008年
5 记者 池玉玺;[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董城;[N];西部时报;2008年
7 曹保明;[N];吉林日报;2008年
8 杨洁;[N];嘉兴日报;2009年
9 姜春良;[N];宁波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珊珊;[N];中国文化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化;土家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颜姿;现代化进程中村落文化的变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许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邢晓露;基于地方文化的民族村落更新探索[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曹易;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建强;冀南地区传统村落改造与保护重建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7 陈奎伊;成都平原传统村落民居檐廊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管理;文化景观保护视角下传统村落旅游功能发展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
9 王龙;胶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冯卫杰;山西静乐县传统村落形态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景观保护视角下传统村落旅游功能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