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渡河中上游史前遗址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1 13:33

  本文关键词: 大渡河 史前遗址 比较研究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渡河流域目前发现的史前遗址均位于中上游,下游暂未发现,这两个地区在古代均是川西高原先民南下的交通要道和民族走廊。作为同一大河流域的考古学诸文化,由于地缘和环境等因素的相近和相似性,在文化面貌上必然会呈现出诸多相似,似可以合并一起进行文化上的排序和类型研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对于大渡河流域的文化谱系和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Abstract]:The prehistoric sites found at present in the Dadu River basin are locat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but have not been found in the lower reaches. In ancient times, these two areas were the main communication routes and national corridors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which are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of the same river basin. Due to the proximity and similarity of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re are bound to be many similarities in cultural features. It seems that we can merge together for cultural sequencing and typology.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pedigre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du River Basin.
【作者单位】: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茂林;唐际根;;四川汉源县大树乡两处古遗址调查[J];考古;1991年05期

2 张强禄;;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关系[J];考古;2002年01期

3 陈剑;何锟宇;;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环境与生业初析[J];四川文物;2007年05期

4 周科华;陈卫东;葛磊;郝新潮;及康生;张燕宏;周小楠;;四川石棉三星遗址发掘简报[J];四川文物;2008年06期

5 陈剑;大渡河中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及相关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立峰;黄俊;罗祥;李斌;常丹东;;宁夏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2 李猛;韩清芳;贾志宽;;西北黄土高原农业节水战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井中伟;;川渝地区出土铜戈及相关问题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4 韩建业;;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人地关系特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陈军;孙雪涛;王东华;吴剑锋;王振海;;应用基础地理信息辅助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5年05期

6 李小波,刘慧清;川东古代盐业开发对行政区划和城市分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7 陈浩;郝芳华;欧阳威;王雪蕾;杨胜天;;成都平原毗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8 杨华;黄建华;张庆久;郭亮;;三峡库区忠县石匣子古墓群的考古发掘与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鲍超;方创琳;;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10 戴向前;郑红星;刘昌明;朱芮芮;;潮白河源区生态流量的谱系及其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胜利;吕晓英;郑慧娟;;西北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模拟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蒲春生;宋向华;秦文龙;;西北地区油气开发与水资源协调发展对策研究[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高季章;朱耀泉;何少苓;蒋国澄;郭军;;水利学科发展[A];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4 朱章义;张擎;;成都金沙遗址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刘本华;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及其恢复建设建议[D];吉林大学;2005年

4 佐佐木正治;汉代四川农业考古[D];四川大学;2005年

5 汪中华;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范继辉;梯级水库群调度模拟及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9 袁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商周时期的尖底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崔钧平;余家河东周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杨天通;李济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海涛;尧舜禹权力继承问题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超年;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及族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易代娟;杜宇神话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邱嫦娟;巴人白虎图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涛;万州中坝子遗址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渝;巴蜀文化青铜兵器的虎图形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培,杨晶;客省庄文化单把鬲的研究——兼谈客省庄文化流向[J];北方文物;2002年03期

2 刘旭;戴宗品;;3000年前的穴居生活:耿马石佛洞遗址[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6期

3 霍巍;;论卡若遗址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演变[J];中国藏学;1993年03期

4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叶茂林;青海官亭盆地考古遗存堆积形态的环境背景[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5 木基元;滇西北金沙江河谷石棺葬文化初论[J];东南文化;1995年02期

6 陈胜前;;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7 张忠培;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01期

8 张森水;;富林文化[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1期

9 黄万波;;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0年02期

10 罗二虎;;试论卡莎湖文化[J];华夏考古;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蒋明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陈卫东 周科华;[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井中伟;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江宁;试论寺洼文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斌;客省庄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周峗;寺洼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孔蜀筠;试论老牛坡商代文化遗址[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铁索英名万古留——泸定桥[J];华北民兵;2007年04期

2 张弗尘;;四川石棉县考古调查[J];考古;1982年02期

3 文荣普;;《御制泸定桥碑记》考析[J];四川文物;1984年03期

4 姜树振;;山东乳山县史前遗址调查[J];考古;1990年12期

5 陈松长;;马王堆帛书《刑德》甲、乙本的比较研究[J];文物;2000年03期

6 曹桂梅;卢引科;代堂才;代福尧;张家秀;陈剑;段炳刚;周科华;赵明辉;;四川汉源县麦坪村、麻家山遗址试掘简报[J];四川文物;2006年02期

7 成志芬;张宝秀;;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学勤;;《酋邦与国家起源:长江流域文明起源比较研究》序[J];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03期

9 施继龙;李修松;;关子钞版与千斯仓版、行在会子库版的比较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康书增;;永乐宫壁画的价值与地位[J];装饰;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广辉;贾鑫;李水城;王琳;蔡林海;;黄河上游谷地史前遗址调查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青;;史前遗址博物馆应重视考古实验[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卞再彬;;芒城遗址与舞禹时代古蜀文化初探[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4 梅华全;;闽越与吴越陶瓷的比较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范雪春;卢珊珊;温娟;;闽台史前文化的历史渊源[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盛;;雨花阁与桑耶寺比较研究[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7 杜维善;;永安五铢断代纠谬[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8 于平陵;;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建筑科技进步性及其相关问题比较研究[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秦文生;;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之比较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乃济;;建立面向世界的紫禁城学与紫禁城学会——为紫禁城学代拟学科模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焦建明;史前遗址满目疮痍[N];兰州日报;2004年

2 记者 王晓云;剑川海门口史前遗址位列第三[N];大理日报(汉);2009年

3 本报记者 单红;史前遗址:城市文化之根[N];无锡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梅;晴隆境内发现史前遗址[N];贵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闫平;旅游开发让史前遗址遭灭顶之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龙昌琳 韩兴华 陶永代;晴隆县发现史前遗址[N];黔西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单红;闹市史前遗址文化层完整丰富[N];无锡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韶忠;我市16处新发现文物入选全省百大新发现[N];宜春日报;2011年

9 夏格旺堆;西藏堆龙德庆县发现一处史前遗址[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李振国;大地湾史前遗址建设投资规模确定[N];天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楼兰;构件视角的秦简牍文和楚简帛文构形差异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芬;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龙仕平;《睡虎地秦墓竹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沈晓筱;中国澄泥砚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翼飞;中日陶瓷食器文化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2 于文霞;《五十二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副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新琦;陕西、河南地区出土唐三彩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魏长虹;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黄蕾;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6 惠昭;史前遗址的展示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郭守龄;中国青瓷与韩国高丽青瓷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宋莎莎;汉代漆器艺术与现代漆器艺术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杨;中英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保护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程婷;唐墓出土塔式罐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03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03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