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北部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旅游扶贫研究
本文关键词: 虎牙藏族乡 少数民族山区 贫困村民利益 旅游开发定位 生态保护 出处:《生态经济》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四川西北部连片分布了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毗邻社区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该区现有的旅游市场是小规模的户外探险观光游。旅游业与该区其他传统行业相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少、进入门槛低,可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由于当地政府缺乏相应的旅游扶贫意识,旅游开发定位过高且多头管理,使得该地区的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的机会少且收益不稳定。据此,课题以该区内的虎牙藏族乡为例,具体分析了其旅游扶贫的障碍及对策。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四川西北部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旅游扶贫中的旅游开发定位、政府角色转变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与措施等关键问题。
[Abstract]:Severa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origin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re abundant. Bu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oor people in the neighboring communities. The existing tourism market in the area is a small-scale outdoor adventure tour.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the area, tourism has less damag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ower barriers to entry. I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ecause the local government lacks the corresponding awarenes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is too high and multi-management, which makes the villagers in this area have less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ourism services and the income is unstable. Taking Tiger teeth Tibetan Township in this area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is area.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adjacent communities in the northwest nature reserve of Sichuan Province. Key issues such as the change of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enforcement agencies and measures.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雪宝顶国家自然保护区虎牙保护站;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川西北少数民族山区旅游扶贫研究”(LY08-04)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遵平;廖胜;谢泽氡;;雪宝顶自然保护区虎牙地区旅游资源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4期
2 李炳昌;;黔东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3 陈志永;杨桂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为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4 杨振之,陈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3年03期
5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6 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7 王铁;李梅;;PPT年度回顾的启示——政府职能、供应链与营销[J];旅游学刊;2007年08期
8 李佳;钟林生;成升魁;;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9 王金玲;马遵平;;北川小寨子沟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陆铭宁;;农村贫困问题及对策——四川省凉山州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乃举;徐明;黄翔;;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实践研究——以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俞飞;徐阳阳;;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形成及演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龙;武邦涛;;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4 刘开兵;唐德善;;我国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5 蔡淑华;鲍蕊;;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发展思考——以北川小寨子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6 姜真林;;旅游扶贫的一种模型化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7 蔡淑华;;北川小寨子沟乡村旅游恢复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8 何小怡;;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9 刘方瑜;祁翠翠;;浅析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廖兆光;;基于PPT战略的神农架旅游深度开发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曲颖;李天元;;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比较分析及国内研究国际化刍议[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焱霞;;以民族文化旅游促进甘孜州经济可持续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3 白伟岚;姜坤;李金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原真性保护——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梅林;;长春市汽车工业旅游发展条件与对策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遗产与特产资源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3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白晋湘;山寨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德光;旅游在阳朔反贫困中的角色与功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睿;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原思敏;集中连片贫困区旅游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静;蓥华山景区旅游的灾后重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恩富;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祖健;旅游形象屏蔽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莉;LAC理论指导下的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心理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卉;车溪景区旅游扶贫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艳芳;基于游客认知的“阴影区”城市旅游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慧丽;;生态经济脆弱区旅游开发扶贫效应感知分析——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0期
2 蔡雄;连漪;;穷乡僻壤奔小康——黄山汤口村发展旅游的调查[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7年01期
3 朱明芳;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研究工作[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4 潘焕辉;浅谈旅游扶贫的融资渠道[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1期
5 朱京曼;略论西南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6 贾芳;对旅游扶贫的再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7 吴忠军;论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良警宇;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满村的事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郭清霞;旅游扶贫PPT战略及其特征——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李现武;环境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 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的启示[J];环境经济;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松秀;陈国生;;论衡阳市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农业考古;2007年03期
2 杨明艳;;彝族支系俐O幦俗诮绦叛鱿八子肷;こ跆絒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张钊;王文勇;;四川华蓥山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4 陈丽;米文宝;;宁夏沙漠旅游开发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士闪;邓霞;;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黎国强;覃琨;张君侠;;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7 吴妍;许大为;杨艳茹;;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8 郭晋杰;湛江火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研究[J];绿色中国;2005年16期
9 商琴;;生态旅游[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8年36期
10 陈广万;;广东大亚湾海岸、海岛资源的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探讨[J];广东园林;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洛桑·灵智多杰;;开发青藏高原旅游必须注重生态保护[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安黎哲;王建辉;王若愚;杨大群;徐世健;;三江源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研究[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周青海;;生态旅游使云台山景区驶入可持续发展轨道[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37分会场“生态经济与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全鹏;;西部文化生态旅游研究及存在的几个问题[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廖晓义;;地球村绿色旅游模式[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欧阳红;周静;毛伟;;东洞庭湖湿地自然资源及生态旅游之探讨[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秀峰;徐敏;;家庭旅游与环境保护[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8 钱新锋;;尚湖生态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政财;侯碧清;彭锋;;太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景观评价与建设对策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保护性开发,合理性利用,拓展性创新——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关于丹阳齐梁文化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的构想与实施[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书军;旅游就是支持[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杨春明;重视生态保护 发展森林旅游[N];山西日报;2000年
3 程芙蓉;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准入门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李军华 杨永先;眼前利益为生态保护让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5 向国生邋符晓 田贵学;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N];湖南日报;2008年
6 连芳;生态保护放首位 文化旅游相结合[N];云南日报;2008年
7 丁力;锦州母亲河展现生态新景观[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记者 段裕祥;将訾洲公园建成生态休闲精品公园[N];桂林日报;2009年
9 杜军玲;青海旅游开发不忘生态保护[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记者 银琪 田敏;加强生态保护 做好生态旅游[N];阿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阎友兵;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06年
2 曲琳平;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高文化;古丈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王秋生;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刍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侯家骥;武陵源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郑敏;山岳型旅游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聪;秦岭自然保护区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林爱瑜;杭州城市湿地游憩价值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9 于坤;天山天池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红霞;衡水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09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0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