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亚旅游目的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5 03:04

  本文关键词: 亚旅游目的地 概念 鉴定方法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亚旅游目的地现象,是我国各省市旅游业在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瓶颈,也是我国从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梳理了"旅游资源阴影区"、"旅游资源非优区"等相关定义,并进行对比分析,站在旅游者角度,提出亚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特征。随后,以四川省精品旅游路线("九黄线")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对线路上六大景点的游客消费和偏好特征进行调研,前瞻性地提出鉴定亚旅游目的地的方法,即线路设计鉴定法及综合因素评估法,并针对亚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sub-tourism destin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and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It is also a problem that our country must consider from a big tourist country to a powerful tourism country. This paper combs the definition of "shadow area of tourism resources", "non-optimal area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so on,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nds on the tourist's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b-tourism destination. Then, taking the "Jiuhuang Lin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consumption and preference in six scenic spots on the route by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of sub-tourism destinations, namely route desig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are put forward pro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ub-tourism destinations.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西部项目)《基于“形象遮蔽”理论的亚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11XJC630015)资助
【分类号】:F5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小芳;耿建忠;宋金平;;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省三河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5期

2 刘红梅;;处于阴影影响下的永州旅游发展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1期

3 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王衍用;区域旅游开发战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地理;1999年01期

5 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6 杨振之,陈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3年03期

7 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J];旅游学刊;2005年01期

8 吉婷婷;崔延松;;旅游资源非优区发展旅游产业探讨——基于江苏开发水利旅游资源的视角[J];水利经济;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尚正;余佳;;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提升——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乃举;徐明;黄翔;;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实践研究——以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俞飞;徐阳阳;;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形成及演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徐明;;旅游文化资源优化整合重构的路径研究——对合肥经济圈旅游内涵式发展的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邓许红;贾银忠;郑晶;纳玛磋;廖洪泉;龙彦青;刘殊玲;;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6 朱桃杏,陆林;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孙晓玲;陆林;;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全椒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殷平;关于旅游资源非显优区的基础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周旗;宝鸡旅游形象定位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卫旭东;旅游非优区制约性分析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速;;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旅游合作与发展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曲颖;李天元;;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比较分析及国内研究国际化刍议[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宋国琴;;海岛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5 吴丙山;袁进义;罗军;;我国藏区旅游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王晖;;泰山旅游资源整合与提升路径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陈浩;罗浩;;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郝帅帅;;旅游区位理论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梅林;;长春市汽车工业旅游发展条件与对策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志宏;李悦铮;;海岛型旅游非优区的开发研究——以西沙群岛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4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安臣;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瑛;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秀清;张家界旅游罩形成机制及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周畅书;汨罗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丽铭;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唐恩富;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祖健;旅游形象屏蔽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磊;基于旅游资源解构与整合的旅游发展新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艳芳;基于游客认知的“阴影区”城市旅游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桃杏,陆林;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孙晓玲;陆林;;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全椒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J];城市问题;2003年06期

4 涂人猛;城市边缘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04期

5 王衍用;孟子故里旅游开发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02期

6 孙文昌;应用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进展[J];地理学报;1991年04期

7 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8 李春芬;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J];地理学报;1995年06期

9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10 黄慧明,魏清泉;大城市边缘小城镇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研究——以高明市杨梅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一批植检化肥农药类行业标准发布实施[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0期

2 程承坪,刘小平;人力资本概念新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0期

3 缪沾;技术创新的概念、战略和方式研究[J];云南建材;2001年02期

4 饶智凌;房地产行业概念营销的运用[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5 王春法;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01期

6 苏华俊;;这是一个没有概念闪亮的季节[J];房地产导刊;2003年09期

7 关宇霞;解读知识劳动者[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9期

8 马冲先;能力验证及其评价[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年11期

9 王军,王凯;对总部经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5年11期

10 徐晓玲;陶加煜;丁云霞;;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光靠炒概念就能卖楼吗?[N];深圳商报;2000年

2 余玮;卖概念又何妨[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北京合德利策划有限公司 陈放;解剖房地产概念病[N];中国经营报;2000年

4 小清;小区概念都有啥?[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开平;嘉园:“网络社区”概念我为先[N];福建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刘维善;深圳玩“概念”炒高房价[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7 诚言;物管概念重在推广[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8 庄谐;2001年“概念房”将淡出楼市[N];福建工商时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蓉;综合竞争力:创新的概念[N];解放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赵铭义;就业概念急需重新定位[N];辽宁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1532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32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