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砦城址的聚落性质探析
本文关键词: 新砦城址 聚落形态 聚落群结构 出处:《中州学刊》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砦城址拥有外壕、城壕和内壕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域的大型夯土建筑类似宗庙建筑,四周有居民区与手工业作坊区,城内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新砦城址所在区域形成了以其为中心、古城寨城址为次中心的金字塔式聚落群结构,古城寨城址可能是新砦城址的军事屏障,聚落群城乡分化明显。新砦城址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农业、手工业发达。从聚落规模与功能布局、聚落群形态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等个各方面来看,新砦城址具有国都的性质,极有可能是夏代启之都城。
[Abstract]:The site of Xinzhai city has external trenches, trenches and inner trenches. The large rammed earth buildings in the central area are similar to the temple buildings, and there are residential areas and handicraft workshops around them. The layout of the city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e area in which the Xinzhai city is located has formed a pyramid settlement group structure centered on it, and the ancient walled city site may be a military barrier for the Xinzhai city site. The urban-rural differentiation of settlement group is obviou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nzhai city site is very high, and 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 industry are developed. From the aspects of settlement scale and function layout, settlement group form structur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 on, Xinzhai site has the nature of the capital, most likely the capital of the Xia Dynasty.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2年03期
2 裴安平;;聚落群聚形态视野下的长江中游史前城址分类研究[J];考古;2011年04期
3 钱耀鹏;中原龙山城址的聚落考古学研究[J];中原文物;2001年01期
4 马世之;新密古城寨城址与祝融之墟问题探索[J];中原文物;2002年06期
5 赵春青;新密新砦城址与夏启之居[J];中原文物;2004年03期
6 许顺湛;寻找夏启之居[J];中原文物;2004年04期
7 马世之;新砦遗址与夏代早期都城[J];中原文物;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声波;;试论中国史前宗教巫术对聚落形态的影响[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2 顾万发;“启居黄台之丘”及相关问题考证[J];东南文化;2004年06期
3 燕生东;;后现代史学语境下的考古学[J];东南文化;2007年01期
4 张国硕;;夏王朝都城新探[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5 赵春青;;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东南文化;2012年03期
6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第四纪研究;2001年05期
7 吴文祥,刘东生;5500aBP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8 陆叶;;浅析隆安“那”文化——以稻神祭习俗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陈昌远;谈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杨肇清;;略论商都郑州的古文化底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邦本;;炎帝、姜炎文化略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2 张新斌;;郑州大古都的年代学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建敏;;新砦城址是夏代早期都城[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世之;;新砦城址与启都夏邑问题探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德方;;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国硕;;夏都探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2 姚政权;襄汾陶寺等遗址的植硅石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4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韬凯;从洞穴到聚落[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潘明娟;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锟;东夷文化的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韩香花;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丽娜;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慧华;中原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空间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祝自敏;乡村景观文化表现与传承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常荩心;郑州地区二里头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凤芹;凌家滩遗址出土玉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魏聚锋;陶寺聚落与酋邦社会[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琼;“后羿代夏”的考古学观察[D];郑州大学;2011年
7 钱燕;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崔宗亮;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吕明明;吐鲁番史前彩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春芳;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2年03期
2 严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3 杨宝成;徐广德;;1979年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5年01期
4 ;安阳大寒村南岗遗址[J];考古学报;1990年01期
5 ;湖北省石河遗址群1987年发掘简报[J];文物;1990年08期
6 裴安平;尹检顺;;湖南澧县梦溪八十W毙率魇贝缙谝胖贩⒕蚣虮╗J];文物;1996年12期
7 刘晋祥;董新林;;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史前聚落形态的初步研究[J];文物;1997年08期
8 贾汉清;;湖北公安鸡鸣城遗址的调查[J];文物;1998年06期
9 李桃元;夏丰;;湖北应城陶家湖古城址调查[J];文物;2001年04期
10 蔡全法,马俊才,郭木森;河南省新密市发现龙山时代重要城址[J];中原文物;200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管菁 王娟;[N];长江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曲冠杰;[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祥;;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及相关问题研究[J];文物;2001年09期
2 谷丛;陈杰;翟阳;;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纪要[J];考古;2003年03期
3 郭立新;屈家岭文化的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分析——以淅川黄楝树遗址为例[J];中原文物;2004年06期
4 钱耀鹏;略谈考古学文化与史前社会研究[J];中原文物;2005年03期
5 高江涛;新砦遗址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J];中原文物;2005年04期
6 王月前;佟伟华;;垣曲商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纪念垣曲商城发现20周年[J];考古;2005年11期
7 韩国河;张继华;许俊平;;河南登封南洼遗址2004年春试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6年03期
8 郭大顺;;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陈雪香;;山东地区商文化聚落形态演变初探[J];华夏考古;2007年01期
10 雪莲;;北红山与南良渚[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敏敏;贾鑫;张占仓;;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态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万洪瑞;;略论红山文化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性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索秀芬;;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5 郭治中;包青川;索秀芬;;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发掘述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新伟;考古所举办首届高研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余姚市文保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记录整理;河姆渡文化新篇章——田螺山遗址[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陈茁;新郑唐户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N];河南日报;2007年
4 南京师范大学 裴安平;关于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8年
5 夏斐;湖北:不能将经济凌驾于文保之上[N];光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熹邋通讯员 杜杰;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N];湖北日报;2008年
7 何努;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文明起源考古学研究的三个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雅静;探究“东方的庞贝城”[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9 严文明;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演变的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1年
10 陈淳 高蒙河;新世纪三峡科技考古的展望[N];中国文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郭明建;聚落形态与玉器生产[D];山东大学;2012年
3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久慈大介;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的制作技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英;尉迟寺遗址及小区史前聚落形态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2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银平;试论石家河类型[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子孟;洛阳盆地二里头文化期聚落形态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5 曹艳朋;陶寺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张凤;新疆东黑沟遗址石筑高台、居址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郑万泉;沟湾遗址仰韶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赵汗青;关于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开展游牧聚落考古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9 魏聚锋;陶寺聚落与酋邦社会[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剑;陇东地区史前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3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