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华美国旅游流地理分布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21:31

  本文关键词: 旅华美国旅游流 旅游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地理分布 网络结构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旅游城市之间的入境旅游流关系角度,通过绘制旅华美国旅游流分布图,构建旅华美国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旅华美国旅游流的流向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华美国游客主要从北京和上海出入境中国;旅华美国旅游流分布范围较广,以长三角地区最为密集,其中有11个节点城市、4个城市对和5条旅游线路最受游客青睐;旅华美国旅游流网络为"核心-边缘"结构,网络密度低,其中核心节点11个,边缘节点44个;核心节点在网络中承担着扩散中心、集聚中心和中转中心等不同的角色功能,并对边缘节点具有控制作用;网络中存在10个派系,各派系成员个数均较少,口岸节点在派系中多次出现。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nbound tourism flow between tourist cities, by drawing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American tourist flow in China, constructing the network of tourist flow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tourist flow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erican tourists in China mainly enter and leave China from Beijing and Shanghai,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flow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relatively wide, wit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eing the most densely distributed region. Among them, 11 node cities, 4 cities and 5 tourist routes are most favored by tourists, the American tourist flow network in China is "core-edge" structure, the network density is low, among which 11 core nodes, 44 edge nodes; The core node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network, such as diffusion center, agglomeration center and transit center, and control the edge nodes. There are 10 factions in the network, and the number of each faction is small. The port node appears many times in the fac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0)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晋峰;潘旭莉;;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2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3 马耀峰;李创新;张佑印;陈美景;高军;;不同文化群体来华游客认知评价的差异性研究——以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4 舒镜镜;孙根年;;中美国际旅游圈划分及比较[J];旅游论坛;2011年02期

5 银淑华;美国旅华市场的开发促销[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林德荣;;美国居民来华旅游市场的人口学特征[J];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7 马耀峰,梁旺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5年01期

8 吴晋峰;潘旭莉;;入境旅游流网络与航空网络的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11期

9 郑鹏;马耀峰;王洁洁;李君轶;杨敏;;基于“推—拉”理论的美国旅游者旅华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10 郭峰;吴晋峰;王鑫;李蕾;;基于SNA的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倒二八”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6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9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9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斛建军;农民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苏宴锋;中国体育科研论文的合作网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建军;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2 刘宏盈;马耀峰;;北京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转移特征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5期

3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4 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5 石井英也 ,白坂蕃 ,高豫功;日本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译报;1990年01期

6 张红,李九全;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7 吴晋峰;潘旭莉;;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8 朱z,

本文编号:1553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53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