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窑子墓地社会学研究
本文选题:忻州窑子墓地 切入点:墓地形态 出处:《考古与文物》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内蒙古忻州窑子墓地的随葬器物,推定了墓葬分期,区分出5条由未成年人墓葬连缀成的边界和4个由成年人的墓葬聚集成的墓区。4个墓区又可聚合为北区和南区,二区在葬俗、随葬品、财富占有量和社会地位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存在对立关系;由墓地形态和墓地分层推知,墓地死者人们共同体呈分层的二元结构。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unerary objects in Xinzhou Yaozi Cemetery in Inner Mongolia, the graveyard is divided into five boundaries connected with the tombs of minors and four tombs gathered by adults. The four graveyards can be aggregated into the north and south regions. The two districts have opposite relations in the aspects of burial customs, funeral objects, possession of wealth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status. From the graveyard morphology and graveyard stratification, the community of the dead in the graveyard presents a stratified dualistic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天津市规划项目(资助号TJZL 12—0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K87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全家;曹建恩;;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殉牲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张光直,胡鸿保,周燕;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J];华夏考古;2002年01期
3 陈畅;;毛庆沟墓地年代学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德阔;;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家喜;;我国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张萍萍;左斌峰;;当今我国住房问题的社会学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金锦;陈蕴哲;;广东省农村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和对策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顾辉;;现代社会学中的意象结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6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马忠才;;分层与流动:回族女童教育的动力机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徐珂;;结构主义与解构论的历史渊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魏莱;;从经济与环境的冲突中看环境面临的挑战[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之场域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周志家;;社会系统与社会和谐——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整合观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竹琳;;社会不平等与文化传播——兼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蒲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礼弼;李国和;;对贵州色情现象的社会学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任奔滔;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鑫洋;常宁市郊区村村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武慧华;中原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空间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蔡施敏;论反渎职侵权检察权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0年
5 兰飞;网络暴力信息第三人效果的验证及其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6 贺凤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军;突发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蒋美星;虚实世界的交织[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笑;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的差异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维;环境艺术的设计效用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仁湘;;带钩概论[J];考古学报;198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明;;大南沟遗址的社会结构及相关问题探讨[J];华夏考古;2011年01期
2 翟iJ;;瑶山墓地编年及相关问题[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5年00期
3 王银平;;湖北天门县肖家屋脊遗址史前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分析[J];四川文物;2008年06期
4 曹建恩;孙金松;杨星宇;;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2009年03期
5 南沙娜;孙岩;;《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评介[J];考古;2009年08期
6 杨建华;洪猛;曹建恩;;毛庆沟墓地的两种墓葬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结构[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7 管小平;;中堡岛遗址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郭大顺;;《两河流域史前时代》评介[J];考古;1996年07期
9 江波,赵利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分化的社会学研究——对宁夏吴忠市上桥乡解放村的考察[J];西北史地;1997年02期
10 伊竺;;关于元君庙、史家村仰韶墓地的讨论[J];考古;198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钱耀鹏;;关于龙山时代的社会结构与历史进程[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2 刘和惠;;从土墩墓遗存看句吴的社会结构[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文博系 陈淳 郑建明;环境、稻作起源与社会结构[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邱平 王昌燧 张居中;矿料来源与社会结构[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李新伟;考古所举办首届高研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记者 任建明 区报道组 唐永春;良渚文化时期社会结构复杂[N];浙江日报;2005年
5 尚丽娟 符皎;五里岗战国墓发掘收获丰[N];安阳日报;2007年
6 姚慧 本报记者 李娟;陶片铺广场?古人有点奢侈哦[N];成都日报;2007年
7 复旦大学文博学院 汪洋 翟杨;探求墓地延续时间的人口学方法[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马萧林 李新伟;华县泉护村遗址的墓地在哪里?[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高蒙河;统一与分裂的历史先声[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顾怡;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开展视察活动[N];贵州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沂蒙;宗日墓地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2 朱忠华;仰韶文化二次合葬墓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罗运兵;薛家岗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郝炎峰;二里头文化玉器的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王子孟;洛阳盆地二里头文化期聚落形态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6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3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6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