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缝制体”跨媒介叙事:文学与手工符号的联姻
本文选题:缝制体 切入点:跨媒介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符号表达意义,不同符号融通,能激发创意。西西融合文学符号与手工缝制符号,独创"缝制体"跨界创意:既发明符号意义的黏合剂——服饰熊或生态猴;也开创档案馆和文艺馆合一的符码呈现法。在叙事格调上,《缝熊志》采用个人型叙事,重趣;《猿猴志》糅合对谈体与独语体,重理。"缝制体"开启了新世纪后现代文学和文化的新范式。
[Abstract]:The symbol expresses the meaning, the different symbol fusion, can stimulate the creativity. West west merges the literary symbol with the hand sew symbol, creates "the sewing body" the cross-boundary creativity: invents the symbol meaning the adhesive-clothing bear or the ecological monkey; In terms of narrative style, Xiong Zhi is a personal narrative with a heavy interest. "Simian Chronicles" combines conversational and monolingual styles. Rearrangement. Sewn body opens a new paradigm of postmoder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new centur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香港跨媒介叙事研究》(批准号:GD10YZW02)
【分类号】:I207.42;J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崇科;;从问题意识中提升的诗学建构——评《寻找身份———全球视野中的新移民文学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崇科;;“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02期
2 兰志成;;利器与盲视的双重悖论——读朱立立的《身份认同与华文文学研究》[J];华文文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昀;从后现代立场看浙江通俗文学[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2 天问;网络不能承受文明之轻[J];读书;1998年01期
3 王蒙;;笑而不答[J];小说界;2000年04期
4 雷颐;;金莲·割礼·面纱的“意义”[J];上海文学;2000年02期
5 张新泉;;在低处歌唱(外三首)[J];诗刊;2001年11期
6 魏明;;江姐 VSF4 激情后现代[J];东西南北;2002年09期
7 陈晓明;现代性:后现代的残羹还是补药?(上)[J];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宗源;;浅谈中国的后现代主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9 ;穿彪马衫耐克鞋的老爸老妈[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0年03期
10 南帆;《冲突的文学》:问与答[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逾;;后现代的跨媒介叙事——论西西的《我城》[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张立群;;生活“纪事”与浮世描绘——邰筐的诗印象[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伍方斐;;后现代欲望叙述的解构特征与当代文学的转型[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聂国艳;;在“浮世绘”中寻找诗意[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庞守英;;守望精神世界——谈近年来小说创作的价值追求[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6 王光明;;“失养者”的追寻——叶维廉的诗学批评[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纪人;;对都市文化与文学综合研究的几点思考[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钱文亮;;都市文学的流变与界定[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之鼎;;王朔的游戏[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10 马永波;;当代诗歌中的元文学意识[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干;草根后现代:当荒诞成为一种现实[N];文艺报;2006年
2 史菊鸿;在游戏中颠覆传统[N];文艺报;2007年
3 牛学智;“旧”乡土与后现代的文化冲突[N];文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许维萍;先锋小说的守望者[N];辽宁日报;2007年
5 黄海 曲广学 张懿红 千里鸟 冯敬兰 李法家 歌的 游人 姚义;开采文学的“石油”[N];文艺报;2009年
6 ;李欧梵:在传统与后现代之间漫游[N];成都日报;2011年
7 聂茂;因为美丽而存在[N];文艺报;2006年
8 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梨花诗:“专业的权力”PK“常识的权力”[N];广州日报;2006年
9 陈晓明;过剩与枯竭:文学向死而生[N];文艺报;2008年
10 朱自强;警惕儿童文学创作“图像化”倾向[N];文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中华;作者身份与中国古代文学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禹建湘;现代性症候的乡土想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河;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苏州大学;2007年
4 张默瀚;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理论流变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5 赵丽妍;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高慧;追寻现代性:李欧梵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江志全;王小波“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7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成长主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文丽;王朔“顽主”小说中的情感演变[D];西北大学;2005年
3 庄诒晶;性别·社会·文化[D];浙江大学;2008年
4 彭欢;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写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严军;游戏赛博空间的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完代克;加布青德卓与他的文学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赵会凤;当代段子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冯佳;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田艳;新时期红学新方法论[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凌;走出“五四”启蒙的“神话”[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2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4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