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路”研究回顾与展望
本文选题:玉石之路 切入点:黄河水道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20世纪后期始受关注的"玉石之路"研究,近年来发生了重要转变,其中最受王权青睐的和田美玉东进中原的时间和路线,成为华夏王权建构与文化认同互动关系研究暨中华文明探源与核心价值观重建命题中最具动力而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献梳理、地质科考、矿物检测、考古遗存、神话信仰等不同视域与方法调研的交叉与汇聚,将"玉石之路"从早期简单的比附和线路重构,推向更多元、具体而审慎的论证。长期被忽视的"玉出昆冈"(玉石之路)与"河出昆仑"(黄河水道)神话性重合现象开始被重新审视。既有研究的困境,尚需更具整合性的和世界文明比较视野,展开深入细致的多学科联袂调研与论证。实地调研和大量物证基础上,从玉石远程输送的深层心理动力,探索物质文化与意识形态建构的动态关系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Road of Jade", 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has undergone important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Among them, the time and route of entering the Central Plains of Hetian Meiyu, which was most favored by Wang Quan, It has become the most dynamic and concerned issue in the proposi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ang Quan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ur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core values, such as literature combing, geological research, mineral detection, archaeological remains, The intersection and convergence of different horizons and methods, such as mythology and belief, have pushed the "road of jade" from the early simple reconstruction to more elements than the echo line reconstruction. Concrete and prudent argumentation. The mythical coincidence between "jade out of Kungang" and "river out of Kunlun" (Yellow River waterway),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 has been reexamined.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a more integrated and comparative vision of world civilization, and a thorough and meticulous multidisciplinary joint investig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n the basis of field research and a large amount of physical evidence, the deep psychological power of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jade from the ground is needed. Explor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culture and ideology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
【分类号】:K876.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01期
2 干福熹;;玻璃和玉石之路——兼论先秦前硅酸盐质文物的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如柏;;中国古代玉石之路初探[J];中国宝玉石;1995年03期
5 董俊卿;干福熹;承焕生;胡永庆;程永建;柴中庆;周剑曙;顾冬红;赵虹霞;;河南境内出土早期玉器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11年03期
6 王学孟;;质疑殷墟古玉“和田”说及其辨析[J];地质学刊;2011年02期
7 陈志达;;关于新疆和田玉东输内地的年代问题[J];考古;2009年03期
8 闫亚林;;关于“玉石之路”问题的探讨[J];考古与文物;2010年03期
9 杨伯达;“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J];南都学坛;2004年03期
10 叶舒宪;;“玉器时代”的国际视野与文明起源研究——唯中国人爱玉说献疑[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喜君;红山文化证明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兼谈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傅仁义;最早岫玉制品的发现是中国玉文化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时麒;岫岩软玉与红山文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郭大顺;玉器的起源与渔猎文化[J];北方文物;1996年04期
5 刘自强;;从文化、市场、科技视觉略论玉的定名[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年03期
6 董俊卿;干福熹;李青会;顾冬红;阚绪杭;程永建;;我国古代两种珍稀宝玉石文物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3期
7 余如波;;族际互动与科际整合——“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开题会暨学术活动周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孙葛;;对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城市形象文化定位与设计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9 纪娟;张家峰;;中国古代几种蓝色颜料的起源及发展历史[J];敦煌研究;2011年06期
10 戴尔俭;玉器时代献疑与美感探源[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森;杨诚;;敦煌文献所见于阗玉石之东输[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肖启云;河南南阳独山玉的宝石学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叶友琛;周代玉瑞文化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苏欣;京都玉作[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9 李岩;周代服饰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煜;清中期痕都斯坦玉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岩;和田玉造型艺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坤;东天山地区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墓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郭潇;楚美术造型特征在动画片中的应用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韩静;楚地玉器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寇燕;独山玉雕中人物艺术性表现探析[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7 谢晓燕;齐家文化玉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清波;美学视野下的《说文解字》玉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崔艳华;先秦玉器与玉文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岩,张辉;天然及染色红珊瑚的拉曼光谱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年04期
2 方向明;良渚文化用玉种类的考古学认识[J];东方博物;2005年02期
3 沈衣食;论良渚文化琮璧[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4 闻广;;中国古玉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宝玉石;1991年04期
5 杨伯达;清代宫廷玉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1期
6 潜伟;新疆哈密及其邻近地区史前时期铜器的检验与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凌勇;;新疆史前时期金属技术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干福熹,李青会,顾冬红,张平,承焕生,张斌,马波;新疆拜城和塔城出土的早期玻璃珠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07期
9 伏修锋;干福熹;;中国古代釉砂和玻砂[J];硅酸盐学报;2006年04期
10 干福熹;胡永庆;董俊卿;王龙正;承焕生;;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料珠和料管的分析[J];硅酸盐学报;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亚林;;关于“玉石之路”问题的探讨[J];考古与文物;2010年03期
2 臧振;“玉石之路”初探[J];人文杂志;1994年02期
3 赵荦;;浅论古玉研究[J];今日科苑;2008年24期
4 李起敏;玉国春秋(三)——中国古玉艺术研究[J];荣宝斋;2003年06期
5 徐良高;;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物;2006年02期
6 宣炳善;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J];世界文化;1998年04期
7 庾莉萍 ,白杉;和田玉:中华文化的载体[J];海内与海外;2004年04期
8 华欣;美玉出和田[J];华夏人文地理;2004年09期
9 殷国明;;做一只猪为什么这样难[J];粤海风;2007年02期
10 唐延龄,刘德权,周汝洪;中国的玉文化[J];中国地质;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兆江;;我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地域分布及研究意义[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大有;;天水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县文物局 杨继东 y囅,
本文编号:1669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6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