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苏州市居民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及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09:40

  本文选题:苏州市 切入点:居民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3期


【摘要】:苏州市居民乡村旅游出游前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感知信息来源以互联网居多,口碑效应影响明显;旅游动机以娱乐消遣,放松休闲居多。苏州居民对苏州乡村旅游的感知处在一般到满意这一区间,满意度不高。因此,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加快乡村旅游市场培育,推动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产业布局,提高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是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Abstract]:Before the rural tourism of Suzhou residents, the main sources of perceived information for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are the Internet, the word-of-mouth effect is obvious, and the tourism motivation is entertainment, relaxation and leisure.Suzhou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is from general to satisfactory, and their satisfaction is not high.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products to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in rural tourism,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tourism market,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rationally plan the layou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rural tourism,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9YJA790146) 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11-D-15)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媛;陈鹏;;国外乡村度假发展及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2 谢彦君;以旅游城市作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0期

3 骆东奇;周心琴;邱继勤;;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意义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6期

4 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2期

5 晏杰;九寨沟旅游者的结构与行为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1期

6 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7 张成君,陈忠萍;论拓展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空间[J];经济师;2001年07期

8 陈鹏;翟媛;;乡村旅游国内旅游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6期

9 郭亚军,张红芳;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2年04期

10 孙延红;;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J];企业经济;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惠萍;王玉玲;;乡村旅游体验质量实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7期

2 谷秀兰;张玉靖;龙方;;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1期

3 董平;师守祥;张胜武;;论乡村旅游开发的民俗资源凭借——以甘肃陇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4 马育倩;张峰;;河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5 马育倩;张峰;;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孙瑞娟;任黎秀;;石臼湖区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与发展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7 麻桃红;;河阳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8 陈超群;罗明春;钟永德;;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9 郑曦;胡巍;;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联合营销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李明月;;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探讨——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夏盛民;王祖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胡爱娟;;休闲农业结构布局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吴利来;;打造“一分地”休闲农业品牌 融入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定安县为例[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周俊;赵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兴义市下午屯为研究个案[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赵亮;李国庆;;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刘芬;;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怀英;蒋辉;;意境流视角下的边缘型古镇旅游营销战略研究——以芙蓉古镇为例[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小根;陈智博;宋福临;;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勇;;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路径及模式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建国;;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杰;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水生;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5 王建喜;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承华;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舒永钢;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研究及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春瑜;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琼艺;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方碧姗;乡村旅游利益主体均衡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郑艳玲;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宗文;论旅游的文化意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吴承照;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3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4 苏平,党宁,吴必虎;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5 陈世斌;;杭州城区“最具出游力”人群休闲旅游障碍性因素的实证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6 魏小安;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饭店现代化;2004年11期

7 魏丹;旅游业经济可以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开拓大桂林旅游区经济的探讨[J];桂海论丛;1998年05期

8 桑广书,甘枝茂,车自力;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构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9 黄万英;蒙睿;叶文;;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王富玉;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剑平;刘承良;颜琪;;城郊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01期

2 税伟,陈烈,王山河;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3 文伟;;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曾天雄;罗海云;;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互动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刘艳红;王立国;张亚卿;;发展乡村旅游房地产:区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秦皇岛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年15期

6 刘yN洋;王立龙;;感知因子在乡村旅游中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9年02期

7 张洁;赵黎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春莲;;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对策——以文化生态为视角[J];科技广场;2009年06期

9 方春梅;杨新征;李寰;王晓莉;赵海荣;;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9期

10 汪惠萍;章锦河;王玉玲;;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祁黄雄;谢钱;;基于BCM模型的乡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测评研究——湖州顾渚村的实证调查[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雪根;;市县联动 城乡一体 全面推进——苏州市的发展特色[A];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建会20周年专辑[C];2007年

4 ;苏州市水务改革初见成效[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5 李玉新;乌兰;;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李峰;;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目标与物流量预测[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7 ;丁副会长出席苏州市物流协会成立大会并考察物流基地[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8 郭其友;;居民劳动要素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企业简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韩振武;潘维军;刘可;;城市化,加速还是减速?——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蒋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扩大农民就业与创业空间[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驻福建记者 汪平;交通卫生价格 游客最挑[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杨正文 本报记者 李广平;乡村旅游拓展农民就业渠道[N];贵州日报;2011年

4 特约通讯员 杨正文;松桃乡村旅游拓展农民就业渠道[N];铜仁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卡玲 本报通讯员 邝伟楠;我区返乡农民工靠乡村旅游再就业[N];广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鹏玉;市政协赴北京、廊坊考察乡村旅游发展业态[N];承德日报;2010年

7 宋健军 高讯;挖掘文化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N];梅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丰民 通讯员 张宝程 实习生 李冬寒;零距离就业 足不出户挣钱[N];保定日报;2006年

9 田凤 郑素琼;重庆黔江筹建花卉基地发展乡村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记者李斌;要帮农民拓宽致富渠道[N];柳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方毅;股市行为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杨宏林;资本市场多标度行为特征及风险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4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周茂彬;基于SVJD动态扩展模型的中国固定收益证券定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建英;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胡志莹;多人重复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姜怀宇;大都市区地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动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房振明;基于非对称信息具有时间特性的中国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凤;基于城郊型乡村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鲁春晓;基于道家生态思想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智慧;论乡村旅游发展及循环经济的指导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6 田禾;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U

本文编号:1725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25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