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高铁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广高铁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大学》 2014年
南广高铁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羊绍全
【摘要】: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城市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运输能力、产品层次、运输功能、服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速度更快、更舒适、更安全的高速交通成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高速铁路的出现无疑是较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高速铁路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有着鲜明而独特的优势,运行速度快、节省时间,安全性舒适性较高,准点率较高,能源消耗相对较少,票价相对较低,为旅游者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本文以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的建设为背景,通过对广西及沿线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分析,评价南广高铁建成后对广西及沿线旅游业的影响,为两地旅游合作开发及应对高铁建成后的变化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过程上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广西及沿线旅游市场数据,尝试在多学科交叉理论的支持下建立高速旅游交通系统理论,构建基于旅游消费成本、旅游时间成本的旅游市场研究模式。从方法上尝试以定性研究为主体,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力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沿线旅游合作开发、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对旅游交通及高速铁路的研究基础上,大量占有相关文献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体系,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分析高铁建设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南广高铁的建设概况,并对南广高铁广西及沿线城市旅游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南广高铁建成后对广西及沿线旅游业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再次,在理论基础和现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高速铁路对广西及沿线旅游业的影响,并以南广高铁为实证,评价其建成后对广西及沿线旅游业的影响,并运用栅格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南广高铁建成后为广西及沿线旅游业带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最后,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优势和机遇的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32.8;F5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成志,吕斌;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2期
2 汪德根;陈田;李立;章鋆;;国外高速铁路对旅游影响研究及启示[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3 陈翔;李强;王运静;陈晋;唐巧;;临界簇模型及其在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4 汪德根;陈田;王金莲;刘昌雪;;1980-2009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5 赵中华;汪宇明;;基于长江三角洲案例的区域旅游交通配置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6 骆培聪,章牧,程炯;福州市旅游交通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松柏;;高铁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年04期
8 林上;冯雷;;日本高速铁路建设及其社会经济影响[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3期
9 汪德根;;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J];地理科学;2013年07期
10 孔勤;;高铁时代湖南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邵晓晖;;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赵亮;李洪娜;;辽宁省乡村休闲型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葛贻敏;邓文胜;王倩;;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4 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5 李巧义;;遂宁市公路旅游客运发展分析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郝志刚;;海洋世界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王庆伟;;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长春ReBAM游憩景观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8 牛万春;董书慧;;京津城际高铁的经验及效应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9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10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亚芬;魏少琴;贾铁飞;;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2 师守祥;徐丽霞;;论旅游产业构成界定的逻辑与原则[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恒;李悦铮;;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穆雪茗;张辉;;旅游者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城市交通服务设计优化——以天津地铁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卢丽文;王毅;;湖北省入境旅游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崔鹃鹃;;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7 董雅;吴金泽;赵大鹏;戴怡芳;曾永俊;;社会学观照下“乡土本色”的产业规划途径[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8 高瑾;林卿竹;;旅游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与借鉴[A];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平少华;孙永海;邓琪;;城郊旅游交通规划研究——以深圳大鹏新区为例[A];公交优先与缓堵对策——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余裕星;高召锋;王连勇;;中国西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类型结构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联雄;智能公交系统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张学梅;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李晓峰;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模拟模型应用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瑛;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赖斌;基于游客体验的ATCS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红波;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菲菲;我国旅游用地分类与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文娟;中国主题公园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亚雯;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尚晓丽;支线机场经营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晓磬;长沙城市旅游内部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胡喜含;现行西湖景区慢行系统分析与游客体验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朱同林;九华山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其行为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蒋云志;在二维平面绘制立体透视山地江河旅游景观地图——兼谈山地江河交通旅游图的编辑与设计[J];北京测绘;1996年03期
4 关宏志,邵洁,李亚茹,白洪岭;自驾车旅游交通需求的基础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吴国清;李文苗;;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发展[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6 李建平;京九铁路与江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宋晓冰;王迎;杜竺义;王纪娟;;我国智能旅游交通系统的构建[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09期
8 孙尚志;长江上游地区新世纪初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构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江燕玲;张果;;“1小时经济圈”与重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关宏志,邵洁,李亚茹,白洪岭;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模型[J];城市交通;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李晨光;[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陈才;[N];中国旅游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艳;高速铁路对沿线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旭;来华海外旅游者出行的选择偏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魏洁;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陈颖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关系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5 杜晓凯;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6 任杰;基于TDM的城缘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慧;基于.NET的旅游交通票务厂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卢晓庆;基于Web的交通旅游订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王炎灿;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满元;;优势与对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广西旅游业发展[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王飞;温红波;;南广高铁建设对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0期
3 张岳;农焕平;;族源文化对广西旅游业的经济学意义[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永萍;毕燕;叶枝;;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快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探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冼敏;[N];南宁日报;2009年
2 余小军 袁铁象;[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记者 姜木兰;[N];广西日报;2001年
4 见习记者/覃柳丹 通讯员/邝伟楠;[N];广西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雁;[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6 记者郭红强 苏胜;[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 黄桂辛;[N];科技日报;2005年
8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刘卡玲;[N];国际商报;2008年
10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N];中国旅游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佩;民国时期广西旅游业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文震;广西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3 古希花;广西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王文震 >古希花
>任佩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南广高铁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