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水资源“丰-枯”变化对游客景观满意度的影响
本文选题:漓江 + 丰-枯变化 ; 参考:《北方园艺》2015年11期
【摘要】:在漓江主景区代表性地段,选择漓江丰水期、过渡期和枯水期3个时间段,利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漓江水资源"丰-枯"变化对游客景观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客对于过渡期景观满意度较高,与丰水期相比,枯水期对游客的景观满意度影响更大,水体和植被是影响"丰-枯"水季节变化对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游览季节的选择直接影响游客对景观的整体印象,游客对漓江景色的总体印象与漓江水质、水相、植物生长状况、驳岸与环境的协调性、堤岸亲水性等因素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为减缓漓江水资源丰枯变化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应充分考虑水体、河岸线、植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设置生态河岸、营造多层次植被空间、柔化驳岸与水体的交界面;充分发挥青狮潭水库的水资源调控作用,注重生态保护理念,保护漓江山水资源。该研究对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漓江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Abstract]:In the representative area of the main scenic spot of Lijiang River, three periods of Lijiang River flood period,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low water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water resources of Lijiang River on tourists' landscape satisfac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transitional landscape i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high water season, the low water season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tourists' landscape satisfaction, and the water body and vege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ouris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abundant and dry" water.The selection of tourist season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impression of the tourists on the landscape, the overall impression of the tourists on the Li River scenery and the water quality, water facies, plant growth statu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barge and the environment,In order to slow down the chang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Lijiang River on tourist satisfacti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water bodies, river banks and plants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and ecological riverbanks should be set up.Create multi-level vegetation space, softe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bank and the water body,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water resources regulation of Qingshitan reservoir,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protect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of the Lijiang River.This stud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ts,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jiang River scenic spot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uilin international tourist resort.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资助项目(20141059602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2BAC16B04) 广西科技攻关计划课题资助项目(桂科攻1298006-3)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TU984.18;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粟维斌;康峰峰;马钦彦;李丰生;;漓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景观生态学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2 蔡德所;马祖陆;;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徐敏;;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苏州园林产业链的调查研究[J];北方园艺;2014年18期
4 王金叶;;漓江流域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何琼峰;;中国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内在机理和时空特征[J];旅游学刊;2011年09期
6 焦金英;;游客洛阳购物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7 束晨阳;;河流风景保护——以桂林漓江为例[J];中国园林;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奉钦亮;覃凡丁;粟维斌;;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白菊;鲁刚山;杨得永;;还乡河生态治理一期景观工程回眸[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01期
3 奉钦亮;覃凡丁;粟维斌;;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4 齐安国;张毅川;胡国长;姚连芳;芦建国;;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甘肃天水藉河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年03期
5 沈德福;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赵湘桂;李春海;;桂林岩溶湿地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4期
6 唐小飞;薛跃规;陈春强;谭泛;杨波;魏嘉伟;张达敏;;桂林市四湖水系水环境现状及水质评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梁士楚;潘复静;陆丽琴;伍淑婕;杨丕国;梁月明;;岩溶石山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早期的植被动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沈德福;赵湘桂;李春海;;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曹艳霞;蔡德所;张杰;赵湘桂;王备新;;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赵湘桂;何安尤;蔡德所;;漓江流域浮游植物调查及其演替[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韦文慧;;桂林旅游与发展及其环境保护初步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蔡德所;赵湘桂;朱瑜;周解;韩耀全;;漓江鱼类资源调查与物种多样性分析[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粟维斌;漓江风景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颜丽虹;基于多尺度NDVI和LUCC的漓江流域生态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温军鹰;自然景观城市设计理念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5 李荣辉;鱼类栖息迁徒习性及其监测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何建英;都市型旅游目的地国内游客满意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李扬;漓江水陆交错带水文—土壤—植被相互作用机制及植被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捷;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桂林漓江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艳霞;漓江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韦锋;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金菊;风景区的城市化与乡土化对立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唐巧;风景区河流廊道遗产体系构建[D];西南大学;2012年
6 薛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喻崎雯;普通野生稻对不同pH和水分的生理生态响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长亭;基于IPA模型的旅游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新;基于三角模糊数庐山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刚;基于期望差异模型的游客满意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映洲;张建荣;王晓琳;;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模式——TSS[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2 符全胜;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3 汪侠,顾朝林,梅虎;旅游景区顾客的满意度指数模型[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4 王群;丁祖荣;章锦河;杨兴柱;;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5 黄燕玲;黄震方;;农业旅游地游客感知结构模型与应用——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6 朱继蕤;侯宇丹;;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7 喻泽斌,王敦球;漓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杨永德,吴虹,郭建东,张银桥;漓江源及上游生态环境变化遥感调查[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Claes Fornell ,刘金兰,康键;瑞典顾客满意度晴雨表[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10 黄宗万,陈余道,蒋亚萍,程亚平;漓江流域水资源形势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仁杰 周文凤 刘文光;[N];中国水利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月容;旅游开发对漓江流域景观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谊;欧阳资生;;旅游景点游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与实证[J];求索;2011年07期
2 杨春梅;赵宝福;;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感知及提升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6期
3 李在军;管卫华;顾珊珊;柯文前;;南京夫子庙街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李世玲;任黎秀;廖南;顾江卉;郭金海;;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景区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J];河南科学;2008年11期
5 曹霞;丁蕾;;江苏区域旅游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J];河南科学;2007年01期
6 张宏梅;陆林;;主客交往偏好对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以广西阳朔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7 董志文;王翔;李慧茹;;基于因子分析的青岛市崂山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王佳欣;;游客参与对旅行社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9 吴晓博;张友花;万双财;;罗浮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实证分析[J];科技广场;2013年06期
10 廉同辉;余菜花;包先建;卢松;;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资源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卢韶婧;张宏磊;柯立;;旅游地映象结构及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桂林七星公园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景艳芳;;云台山旅游区游客满意度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仲华;;用户满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 探索提高游客满意度的有效途径[A];用户满意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贾琦;;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延吉帽儿山景区模糊综合评价[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卢松;;黄山市公共交通性能及其游客满意度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唐勇;刘妍;;震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国内游客感知评价关联度实证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苏鹏;申涛;张燕;耿铭泽;田良;;区域旅游游客问卷调查方法设计、实施与应用[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沈进成;周君妍;廖若岑;;农业旅游的游客体验、游客意象及游客满意度影响关系的研究——以华山咖啡为例[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罗文斌;徐飞雄;张彤;;基于Probit模型的城市旅游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第二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记者 姜煜;二季度游客满意度调查北京升三位[N];北京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书军;全国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记者 施超;我市一季度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三[N];宁波日报;2012年
5 ;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处于“满意”水平[N];中国旅游报;2012年
6 ;一季度游客满意度下降 生态环境是主因[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记者 蔡华锋 通讯员 赵丽帆;广东首次发布游客满意度指数[N];南方日报;2013年
8 记者 王黎;我市游客满意度再创佳绩[N];延安日报;2013年
9 记者 冯翠昕 通讯员 李思泉 李国;端午小长假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N];承德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林嘉慧;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大下幅降[N];民营经济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跃千;游客景区体验的构成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迎春;京郊休闲果园游客满意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张双利;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满意度综合测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明辉;基于体验视角的乡村游客满意度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雅亮;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深度开发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5 张国茂;古镇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刘永建;中国西部三大典型区入境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芳芳;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旅游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慧茹;基于游客满意度的青岛崂山区旅游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翟东方;河南省城市游客满意度测评及提升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杨倩;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7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4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