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以秦巴汉水生态旅游圈为例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 旅游业 ; 参考:《生态经济》2015年08期
【摘要】:在旅游与生态环境矛盾趋于加剧的背景下,生态化可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产业生态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的秦巴汉水区域为例,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同时指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以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生态化为根本形成推力系统,以旅游消费模式的生态化为重点形成拉力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形成支撑系统,以产业生态化发展环境的营造为手段形成保障系统,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nds to intensify, ecologicalization can promote the coupling of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analysis of industry ecology, taking the Han River region with important ecological strategic posi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evitable strategic choice for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ecological industry.Taking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service supply as the fundamental thrust system, focusing on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tourism consumption pattern, forming the pull system, and tak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motive force, forming a supporting system.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industry as the means to form a guarantee system,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D1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0731) 汉中市科技局专项项目(2013hzzx-01) 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SLGQD13-48)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志斌;徐虹;;旅游业对目的地资源环境影响计量模型及实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陆根尧;盛龙;唐辰华;;中国产业生态化水平的静态与动态分析——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3期
3 李应军;;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发展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李慧明;左晓利;王磊;;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汪宇明;吴文佳;钱磊;蔡萌;;生态文明导向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基于崇明岛案例[J];旅游科学;2010年04期
6 方精云;朱江玲;吉成均;唐志尧;贺金生;;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2期
7 贾铁飞;梅劲援;黄昊;;大型节事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影响研究——以上海桃花节、森林狂欢节为例[J];旅游科学;2013年06期
8 明庆忠;舒小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运行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3期
9 明庆忠;陈英;李庆雷;;低碳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10 张文龙;邓伟根;;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丽云;;旅游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蟹岛模式”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2 王奇;;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变迁中的旅游消费理念[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 李健;康懿;;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模糊物元贴近度评价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4 宋志方;;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9期
5 宋宝莉;何东;刘传辉;;产业生态化:农民集中居住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对成都市新津县的调研[J];改革与战略;2012年03期
6 刘文军;;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劳动者素质提升[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马耀峰;;新时期陕西省森林旅游资源提升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8 明庆忠;吴映梅;李庆雷;;论旅游循环经济生态系统[J];旅游论坛;2008年04期
9 陈柏林;刘又堂;;加快转变广西旅游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孙虹飞;;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婷;段东平;;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吴倩;;绿色理念在低碳旅游中的实践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韩斌;;云南资源型产业的生态转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詹国辉;刘邦凡;周心吾;;循环经济视阈下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郭毅;张艳辉;刘亦飞;;重视自主创新与科技政策的基础研究——组织生态学的导入及其意义[A];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晋坤;章锦河;刘泽华;李曼;杨璐;;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模型及实证比较分析[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7 秦世波;;基于产业生态化的潍坊北部沿海发展路径研究[A];“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薛群慧;顾晓艳;包亚芳;祝冬;;浙江安吉生态文明旅游发展模式探析[A];全国慢旅游与慢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文超;高技术产业生态转型的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静;产业集群发展的绿色创新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丛威;我国煤炭产能调控动力机制及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邱跃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我国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陈石;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孙瑞红;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京传;旅游目的地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增强;生态工业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成长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冰雪;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会展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田爽;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旅游伦理道德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汝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杜丽丽;我国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剑鑫;辽宁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蓉;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年四锋;基于TOPSIS法的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陶丹艳;和谐旅游视角下我国旅游者消费伦理建设[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程莉;重庆产业转型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孙玉军,韩艺师,彭绍兵;旅游风景区索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管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刘瑶;我国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及其方向[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5 郭跃;试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王树功,黎夏,周永章;湿地植被生物量测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7 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8 程占红,张金屯;天龙山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9 陈国阶;持续发展论及其经济观[J];大自然探索;1995年02期
10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来喜;桑海洋;;后“低碳经济”时代旅游发展趋势——“低碳旅游”开发探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魏小安;[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刘德艳;[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特约评论员 宋子千;[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林飞;产业生态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林美萍;善治视阙下我国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大帅;明庆忠;李庆雷;;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9期
2 袁花;明庆忠;吕利军;;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1期
3 廖姣;明庆忠;;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初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丁国华;;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低碳旅游[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1期
5 苏洁;;旅游产业生态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经营管理者;2012年24期
6 赵伟;傅燕辉;宋海松;;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化开发问题调查研究——以韶山红色旅游产业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5期
7 王婷;姜Z,
本文编号:1747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4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