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旅游业 + 协整检验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3年08期
【摘要】:文章基于1985~2011年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ECM模型分析方法,对影响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外生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有: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国民平均收入、旅游总人数、客运总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旅游总人数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旅游总收入与全国人均收入、客运总量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旅游总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结论证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发展经济、发挥交通优势、突出旅游宣传、强化旅游保障等发展湖北省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85 to 2011,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xogenous econom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by using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ECM model analysis method.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tourism income and per capita GDP, average national income, total number of tourism and total passenger transport in Hubei Provinc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there is a two-way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tourism income and per capita GDP and total number of tourism in Hubei Province.There is a one-way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tourism income and per capita income and total passenger transport, and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and short-term fluctu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tourism income and GDP per capita and total number of tourists in Hubei Province.The conclusion proves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s tourism industry,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giving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ansportation, highlighting the tourism propaganda, and strengthening the tourism guarantee.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分类号】:F224;F124;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2 李玲,李娟文;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3 方相林;张晓燕;;基于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5期
4 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5 苏继伟,邱沛光;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5期
6 邓祖涛;陆玉麒;;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8年17期
7 喻江平;;旅游业影响地方经济的传导机制和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胡雪梅;王慧;;旅游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机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3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4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5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梁平;梁彭勇;;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郑晓宇;;中国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文瑚霞;毛端谦;王海燕;;江西省旅游经济空间特征的初步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杨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田大江;刘家明;王润;;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李楠;;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发展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宋玉蓉;;中国旅行社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周玉翠;;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汇墨;中国建筑业增加值提升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瀚;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雅丽;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夏苗;延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毓;东部沿海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相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志伟;基于SPSS分析的浙江省区域旅游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江勇,张玉梅,过建春;海南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5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6 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城市问题;2004年03期
7 刘长生;简玉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9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10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省旅游局局长 张达华;[N];湖北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尧;林竹;肖生超;;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5期
2 王先柱;;汇率与房价变动的关系——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陈磊;于真;;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4 朱启荣;;加工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协整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陶黄勇;;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广西为例[J];企业导报;2011年03期
6 张莉华;;北京市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08年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7 翁东东;;上海、深圳股市A股指数的协整性对比和联动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朱启荣;;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的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山东省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04期
9 朱启荣;;山东省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朱启荣;孟凡艳;;中国加工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定中;;漫谈村镇建设与旅游业[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2 杜鹃;;人力资源开发与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莲琴;;浙江省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严正;程林;;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基于广西地区的实证分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5 郭为;耿庆汇;寇敏;何媛媛;;旅游就业波动的弹性分析——对饭店、旅行社行业的实证考察[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党兴华;张优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基于1988-2009年的数据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勇标;;深圳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立雨;党兴华;师萍;;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基于1987-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闵熙颜;曲博;;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玉波 ;旅游业将新增岗位4000万个[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伍文华邋周江涛;汉中工商五项举措促旅游业复苏[N];中国工商报;2008年
3 鲍音瑛;旅游业招聘:应届生争破头 旅行社招才愁[N];就业时报;2008年
4 胡秀军 赵宇明;霍市物流业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支柱[N];通辽日报;2008年
5 记者 程亮;旅游业五类人员需求大薪水高[N];人才市场报;2008年
6 林佳邋庄潇婷;我省物流、旅游业冰雪中面临大考[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7 记者 孙兴伟;要努力挖掘旅游业就业潜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8 本报评论员;积极发展旅游业 进一步扩大就业[N];人民日报;2002年
9 记者龚雯;未来十年旅游业新增就业岗位四千万[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李亚男、吴莉莉;布尔津旅游业带动再就业[N];新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元;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马小宁;旅游业与城市经济[D];厦门大学;2007年
3 王春雷;住宅市场价格泡沫及预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祝云;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唐震;泛网络互动、认知与协调满意成效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冯伟林;现货与期货交易并存的电力市场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刘立秋;旅游投资项目技术经济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杨继生;综列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陈永伟;似无关回归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江锋;股市理性泡沫的检验方法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晶;可转换债券与其基础股票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胡莹;我国货币替代成因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涛;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曾桃华;湖南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张保民;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丽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张蕾;FDI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石腊梅;我国货币流动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8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4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