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之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离析与契合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本文选题:旅游目的地形象 + 城市精神 ; 参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3期
【摘要】:城市旅游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竞争。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内涵和特性。从城市精神视角来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从城市精神的虚化与旅游形象具化的现状展开的,意在洞察和建立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离析差异与契合关联,达到两者有效的交叉和融合分析,从而使城市获得深刻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其城市精神与旅游地形象之间除存在差异之外,在旅游资源、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居民素养等多个方面还具有契合影响作用。
[Abstract]:Urban tourism im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attract tourists. The competition among tourist cities is to a large extent the competi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The city spirit and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reflect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to some ext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spir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ag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spirit and tourism image, in order to discern and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spirit and the imag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tersection and fusion of the two analysis, so that the city has a deep an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development. Taking Zhengzhou as an example, it is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rban spirit and the image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there are many aspects of the city's urban spirit, such as tourism resources, cultural atmosphere, social environment, residents' literac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编号:4127115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创新与优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12-ZD-099)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鹤;;文化视域中的城市精神问题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白凯;赵安周;;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中的趋同与分野[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3 张景秋;;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J];规划师;2008年11期
4 肖红缨;试论城市精神[J];江汉论坛;2004年08期
5 杨永德;白丽明;苏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04期
6 方世南,田芝健;城市精神: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以苏州城市精神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睿文;肖星;吴殿廷;雷引周;;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过程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J];人文地理;2006年01期
8 李宏;;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内容与工具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2期
9 王中雨;;郑州旅游形象传播策略初探[J];新闻爱好者;2009年06期
10 陈楠;乔光辉;;基于感知-认知因素的奥运会后北京旅游形象变化研究——以入境游客为例[J];资源科学;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8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10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吕俊芳;;基于STP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何雨;袁梦如;陈燕;;乡村旅游吸引物评价与产品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梦洁;;景区、景观与地域文化——以湖北蔡甸后官湖湿地公园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10 高海生;张葳;从佳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对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分析——河北省社科联2009年度民生调研课题[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杼,张捷,刘泽华,余颖,郭来喜;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与旅游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陆林,焦华富;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白凯,马耀峰,周忠学;入境游客消费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杨瑞;白凯;蔡平;;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赵华;马耀峰;许聪聪;;入境游客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6 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7 李星群;;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8 鲍宗豪;;世界城市与人文精神[J];中国城市经济;2003年04期
9 张宏伟;;中国入境旅游的文化差异效应测度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4期
10 孙鹤;;哲学视域下的和谐文化构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现红;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驱动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佑印;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飞;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与实践[D];中南林学院;2003年
2 李巍;关于旅游地形象的认知心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廖爱军;旅游吸引力及引力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陈春;“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彭希;基于NMNL模型的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锦望;论服饰文化与城市精神[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刘焕蕊;;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5期
3 郑怀青,胡付照;弘扬城市精神 加强无锡旅游文化建设[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年10期
4 夏德明;刘尧峰;;从土家族地区漂流看漂流文化与体育旅游[J];湖北体育科技;2009年01期
5 李飞;;从“民间剪纸艺术”到现代平面设计[J];南方论刊;2011年06期
6 ;上海举办“博物馆志愿者和城市精神”创新实践论坛[J];上海文博论丛;2004年02期
7 许贤棠;;论导游语言魅力与游客审美知觉的契合[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周全红;都市钓鱼人[J];中国钓鱼;2005年03期
9 黎洁,吕镇;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年06期
10 谷风;郑州贡院与贡院街[J];中州今古;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凯;孙天宇;谢雪梅;;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符号隐喻关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尤滋洲;;试论焦作市风景名胜旅游区当前的工作重点[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3 霍华;;开封市旅游景区营销模式调查与建议[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4 张巍;;以特色求发展——中小型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浅议[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5 王志电;;河南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李长坡;;基于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河南省工业旅游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赵春肖;;格尔木城市景观的旅游文化学探讨[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8 陈桂秋;;提升广西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牛智慧;;中原城市群旅游圈空间旅游资源配置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卫华;;传承燕赵文明 打造精神家园——省博物新馆与石家庄市城市文化建设[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蒋吴;民间文艺与城市精神[N];宜兴日报;2006年
2 李文菲;大连城市精神“金果”生辉[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何娅 边晓丹;休闲,,城市的DNA[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沙德安 仇欢;城市礼品是固化的记忆[N];浙江日报;2011年
5 ;郑州:如何深入市域腹地[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王小萍;郑州:民俗游搅热春节黄金周[N];河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成燕;郑州牵手周边六市打造千里旅游圈[N];郑州日报;2008年
8 记者 成燕邋通讯员 王景;欢乐郑州行推介到惠州[N];郑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驻广东记者 李音;用文化锻造城市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张明灿;郑州将办中原旅游交易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艾进;中国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胡抚生;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推荐意愿、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文学;旅游目的地形象问题及其测量[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胡伟;合肥市“十一五”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李肖楠;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4 朱晓洁;湘西凤凰古城旅游地形象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沈振烨;基于推拉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司马丹;杭州市形象构成因子及其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回游度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曹佩;泉对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延东;从游记视角探寻嵩山的旅游开发[D];复旦大学;2008年
9 吴艳;基于产业价值创新的城市会议旅游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张学斌;地方政府在区域旅游营销中的作用及行为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77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77288.html